贷款逾期了,天天收骚扰短信怎么办?还能不能好好生活了?
说实话,现在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房贷、车贷、信用卡、网贷……一不小心没按时还上,银行倒还好说,最多发个提醒,可有些平台和催收公司就不一样了——电话轰炸、短信轮番上阵,甚至半夜三点还在“准时问候”,内...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十点多,刚准备入睡,楼上就开始“咚咚咚”搬家具;周末想补个觉,隔壁却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开派对;甚至半夜三更还有人在楼道里大声喧哗、摔门砸墙……
不是夸张,这种事儿真能让人崩溃。
你以为这只是邻里之间的小摩擦?忍一忍就过去了?
错!长期被噪音困扰,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那问题来了:扰民到底归谁管?能不能告他?怎么搞才有效?
别急,今天咱们就从“普通人视角+律师专业角度”,把这事儿给你捋清楚。
很多人一被吵就炸毛,直接冲上楼去理论,结果往往从“受害者”变成“互殴当事人”,最后两败俱伤。
解决问题要靠智慧,不是嗓门。
✅第一步:收集证据,留好“实锤”
光说“我每天都被吵”,法院可不会信,你要有证据!
👉 小技巧:现在有些App可以测分贝,噪音监测仪”,虽然不能作为唯一证据,但能辅助证明异常声响。
✅第二步:沟通+第三方介入,尽量和平解决
先试试友好沟通,有时候对方根本不知道自己吵到人了。
你可以写张小纸条贴门上:“您好,最近晚上XX点的声音有点大,家里有老人/孩子休息不好,麻烦您留意一下,谢谢!”——语气平和,更容易被接受。
如果没用,就找:
⚠️ 特别提醒:18:00至次日8:00,以及法定节假日全天,住宅区产生的明显噪音,就涉嫌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三步:实在不行,法律出手!
如果对方就是“油盐不进”,那你就要亮出法律武器了。
你可以:
别觉得打官司麻烦,有时候一封律师函就能让对方收敛。
2022年,杭州一位王女士连续三年被楼上住户深夜跳舞、拖椅子、跑跳干扰,多次投诉无果,她白天上班疲惫,晚上睡不好,一度患上轻度抑郁症。
她开始系统记录:每天用手机录音,标注时间;请物业三次上门协调并签字确认;还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夜间噪音达65分贝(国家标准为≤45分贝)。
她将楼上邻居告上法庭,法院认定该住户行为已构成“相邻权侵害”,判决其立即停止制造噪音,并赔偿王女士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所有“吵”都只能忍,只要你证据充分,法律一定站你这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88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民法典》第294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施行)第82条:
家庭及其成员应当避免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物业服务企业应履行劝阻、报告义务。
很多人觉得“邻里纠纷”上不了台面,怕得罪人,宁愿自己憋着。
但我想说:安静生活的权利,是宪法精神下最基本的人格权益之一。
你不惹事,不代表你要怕事。
面对长期扰民,沉默只会纵容恶行。
记住四个关键词:取证、沟通、调解、诉讼。
一步一步来,既不失风度,也不失立场。
如果你正被噪音折磨,请别再独自承受。
拿起手机录一段音,去找一次物业,打一个报警电话,或者咨询一次专业律师——小小的行动,可能换来长久的安宁。
生活不该充满杂音,
你的夜晚,值得一片寂静。
——一名愿为你守住安静的执业律师
邻居天天吵得睡不着?扰民怎么办!还能不能好好生活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十点多,刚准备入睡,楼上就开始“咚咚咚”搬家具;周末想补个觉,隔壁却放着震耳欲聋的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