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打架没构成轻伤,赔偿的事儿咋整?钱谁来出?出多少?

普法百科35秒前1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可能因为一句口角,一个眼神,就从“君子动口”变成了“小人动手”,打完了,气儿可能消了点,但一看对方,或者自己,身上有点疼,擦破点皮,去医院检查一下,医生说“没事儿,养养就好”,够不上啥“轻伤”,这时候,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赔偿。

很多人觉得,没构成轻伤,是不是就不用赔了?或者随便给点医药费就行?要我说,这想法可有点太简单了。

俩人打架没构成轻伤,赔偿的事儿咋整?钱谁来出?出多少?

咱们得明白,“不够轻伤”在法律上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能不会立案追究刑事责任,顶多就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个罚款或者拘留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一码事,民事赔偿是另一码事!只要你动了手,给对方造成了人身或者财产损失,哪怕只是轻微伤,甚至只是一点点皮外伤,民事上的赔偿责任那是跑不了的。

这赔偿到底该咋整呢?

第一步:先搞清楚“谁对谁错,错多错少”——责任划分是前提!

俩人打架,很少有一方是完全无辜的,除非是纯粹的正当防卫,大多数情况下是“互殴”,既然是互殴,那双方都有责任,具体责任怎么分?就得看当时的情况了:

  • 是谁先动的手?
  • 是谁挑衅在先?
  • 双方的手段哪个更过激?
  • 造成的损害结果哪个更严重?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责任的划分,可能是一方主要责任,另一方次要责任;也可能是双方责任对等,责任划分清楚了,赔偿比例才能确定,对方花了1000块医药费,你要是主要责任(比如70%),那你可能就得承担700块。

第二步:看看“赔什么”——赔偿范围要明确!

就算伤得不重,该赔的项目也得算清楚,主要包括:

  1. 医疗费:这是大头,就是对方因为受伤去医院看病、拿药、拍片、换药等等实际花的钱,得有医院的票据为证。
  2. 误工费:如果对方因为受伤,耽误了上班或者做生意,导致收入减少了,这部分损失也得赔,得有单位开的误工证明、工资条什么的,要是没固定工作,那就得参照当地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来算。
  3. 护理费:如果伤得稍微重点,需要有人照顾,那么照顾人的费用(比如请护工的钱,或者家属因照顾而误工的费用)也可以主张。
  4. 交通费:因为看病、复查等产生的合理的交通费用,比如打车、公交地铁票,也得给报了,同样要有票据。
  5. 营养费:医生要是建议需要加强营养,那么适当的营养费也可以主张,这个数额一般不会太高,得合理。
  6. 其他合理费用:比如因为受伤导致的衣物损坏等财产损失。

所有这些费用,都得是“合理”的,并且最好有相应的证据支持,不能狮子大开口。

第三步:想想“怎么赔”——解决途径有哪些?

  1. 私下协商解决:这是最省事、最快捷的方式,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虽然可能有点难,但为了解决问题,忍忍)谈谈责任怎么分,钱怎么算,谈好了,最好写个书面的赔偿协议,免得日后反悔。
  2. 派出所调解:如果已经报了警,派出所一般会在处理治安案件的同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民警会根据调查的情况,给双方做工作,提出调解方案,如果双方都同意,那就可以在派出所的见证下达成调解协议,这种方式也比较权威,能省去不少麻烦。
  3. 法院起诉:如果协商不成,调解也不成,那受伤的一方就只能去法院起诉,通过打官司来解决了,这就得准备起诉状、证据材料(医药费票据、误工证明等等),然后走法律程序,这种方式时间可能长一点,成本也高一点,但这是最后的法律保障。

所以说,就算是小打小闹,没构成轻伤,赔偿的事儿也马虎不得,一时冲动,可能不光伤了和气,还得掏腰包。


以案说法

就说我前阵子听说的一个事儿(为保护隐私,人物地点都做了处理):

小李和小王是邻居,因为楼道堆东西的事儿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最后动了手,小李推了小王一把,小王没站稳,摔了一跤,胳膊肘擦破了一大块皮,还肿了,小王去医院看了,花了医药费800块,医生让休息一周,小王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让小李赔2000块,小李觉得自己也没错,是小王先骂人,而且就擦破点皮,不值那么多。

后来报了警,警察来了一看,俩人都有动手的行为,小王的伤经鉴定是轻微伤(不够轻伤),警察就组织调解,跟他们讲清楚,互殴双方都有责任,小李先动手,责任大一些,小王骂人挑衅,也有责任,医药费800是实打实用了的,误工费小王月薪6000,休息一周大概1400,交通费来回医院几次,算100,总共加起来大概2300。

警察建议小李承担70%的责任,小王承担30%,小李需要赔偿2300的70%,大概1610元,小王自己承担30%,大概690元,双方听了警察的分析,也觉得差不多,就同意了这个调解方案,当场签了调解协议,小李把钱给了小王,这事就算了了。

您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轻微伤赔偿案例,关键在于责任划分和赔偿项目的计算。


法条链接

虽然咱说口语,但法律依据还是得提一下,心里有个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白话:谁有错,谁赔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白话:双方都有错,就按过错大小分担,减轻对方的责任,这就是为啥互殴要分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白话:赔多少,看实际损失。)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白话:一般轻微伤,精神损害赔偿很难得到支持,除非有特别严重的精神创伤,这个得法院认定。)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解释里详细规定了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各项费用的计算标准和依据,是处理这类赔偿的具体操作指南。


律师总结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给大家总结几句实在的:

  1. 互殴无赢家,责任要分明:动手前想想后果,一旦动手,不管伤重伤轻,责任都可能找上你,责任划分是赔偿的前提,谁的错大,谁就多掏钱。
  2. 赔偿看证据,合理是关键:要赔钱,就得拿证据说话,医药费票据、误工证明这些都得留好,索赔也要合理,漫天要价解决不了问题。
  3. 协商是首选,调解可借力:能私下协商解决是最好的,省时省力不伤和气,协商不成,派出所的调解也是个重要途径,民警会根据事实和法律给出专业建议。
  4. 法律有底线,维权要理性:如果实在谈不拢,别忘了还有法律途径,可以去法院起诉,但要注意收集证据,理性维权。

打架成本高,动手需谨慎!邻里之间,朋友一场,有矛盾好好沟通,实在不行找第三方评理,千万别让一时的冲动变成日后的麻烦,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大家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心里更有数一些。


俩人打架没构成轻伤,赔偿的事儿咋整?钱谁来出?出多少?,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没借钱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4个真相!
« 上一篇5分钟前
太原逾期换证去哪里?逾期了别慌,律师教你轻松搞定!
下一篇 »27秒前
×
07
2025 10

俩人打架没构成轻伤,赔偿的事儿咋整?钱谁来出?出多少?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可能因为一句口角,一个眼神,就从“君子动口”变成了“小人动手”,打完了,气儿可能消了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