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短信催收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被套路反咬一口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民生银行发来的短信:“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 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自己明明记得还了啊?还是说……真忘了哪一笔?...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昨晚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说我的贷款已经逾期,可能影响征信……可我明明记得自己还了啊!这是不是诈骗?”
还有人更焦虑:“我确实有笔贷款拖了几天没还,但这事严重吗?会不会被起诉?”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掏心窝子聊一聊——收到“贷款逾期提醒”短信,到底该怎么应对?哪些是真警告,哪些可能是套路?又该如何自救,把损失降到最低?
咱们一步一步说清楚。
现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发的逾期提醒短信,通常长这样(模拟还原):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名下尾号8866的贷款已逾期3天,当前欠款金额12,500元,逾期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并可能产生罚息,请尽快还款,详询95XXX。
表面看挺吓人,但你要学会“拆解信息”。
第一问:这笔贷款真的存在吗?
回想一下,你是否在这家银行申请过贷款?有没有签合同?有没有收到放款?如果完全没印象,那就要警惕——可能是冒名贷款,甚至是诈骗分子伪造的“仿冒短信”。
第二问:是不是“容时期”还没过?
很多人不知道,大多数银行贷款都有“宽限期”,比如房贷、消费贷,一般允许延迟1-3天还款,不计入逾期,也不上报征信,逾期3天”的说法,不一定等于你已经被记黑。
第三问:金额对不对?
核对短信里的欠款金额和你实际应还金额是否一致,有些平台会把罚息、服务费提前计算进去,制造恐慌感,这时候别急着转账,先打官方客服核实。
第四问:联系方式靠谱吗?
注意短信末尾的咨询电话,如果是非官方号码(比如400开头但查不到归属),或者让你点击链接还款,一律视为高危信号!正规银行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让你还款。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收到某银行短信:“您贷款逾期15天,请立即处理,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诉讼程序。”
张先生吓得不行,赶紧点进短信里的链接,输入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结果卡里被划走两万块,后来发现——根本没这笔贷款!
我们调取了银行流水和信贷系统记录,确认他从未在该机构办理过任何贷款,最终查明:这是典型的“伪基站+钓鱼链接”诈骗。
更讽刺的是,真正的银行客服告诉我们:张先生有一笔公积金贷款,其实只晚还了两天,在宽限期内,根本不构成逾期。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
很多人不是还不起钱,而是被一条短信击溃了判断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这意味着,只有在你确实违约且超出约定期限的情况下,银行才有权追责。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
也就是说,哪怕你真逾期了,只要还清欠款,5年后这条记录就会自动消除,不会一辈子跟着你。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也明确禁止伪造金融机构信息进行欺诈,如果你遭遇假冒短信,完全可以报警维权。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记住这四个动作:
不点击、不回复、不扫码
所有带链接、二维码、非官方电话的短信,直接删除。
自查贷款记录
登录银行APP、征信报告(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确认是否存在该笔贷款。
打官方客服核实
拨打银行官网公布的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人工核实还款状态、是否在宽限期内。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如果确认是诈骗短信,截图保存,向工信部(12321)举报,必要时报警。
最后强调一句:
银行从不会用恐吓式语言逼你还钱,真正可怕的不是逾期本身,而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只要你保持清醒、依法应对,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化解。
信用就像玻璃杯,碎了还能粘起来;但如果你在情绪中把它砸了,那就真的难复原了。
珍爱信用,理性面对,你永远比想象中更有力量。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机构。
银行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看懂这4个关键点,避免踩坑变失信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昨晚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说我的贷款已经逾期,可能影响征信……可我明明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