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收到短信通缉令?别慌!律师教你识破骗局
近年来,随着网贷平台的兴起,不少人因资金周转问题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恐慌心理,伪造“通缉令”短信进行恐吓、诈骗,如果你收到类似信息,先别慌!律师就带你拆穿这类骗局,并告诉你如何正...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众信金融】您在本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启动催收程序!”?
看到这种消息,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尤其当你最近确实办过贷款,哪怕只是咨询过,这条短信就像一记闷棍,砸得人喘不过气,征信受影响?被催收?上黑名单?一系列后果瞬间涌上心头。
但先别慌——今天我作为从业多年的执业律师,就来给你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众信发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到底靠不靠谱?是真逾期,还是套路贷的前奏?我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应对?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征信”“催收”这几个字,立马心跳加速,生怕留下污点,可恰恰是这种心理,成了骗子和违规机构下手的突破口。
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真的在“众信”这个平台借过钱吗?
短信来源是官方号码吗?
短信里有没有提供具体账户信息?
真正的逾期提醒会包含你的姓名、借款金额、应还日期、合同编号等关键信息,而诈骗短信往往模糊不清,只写“您有一笔贷款逾期”,连本金多少都不提,目的就是制造恐慌。
很多这类短信末尾都会附带一个链接:“点击查询详情”“立即还款避免起诉”。千万别点!
这些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一旦输入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你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将面临巨大风险。
正确做法是:
假设你确实在某个名为“众信”的合作平台上借过款,并且确实错过了还款日,那也要分情况处理: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突然收到一条“众信金融”发来的短信,称她一笔3万元贷款已逾期45天,再不还款将“移交法务诉讼”,她吓得整晚睡不着,因为她根本不记得借过这笔钱。
她没急着打款,而是拨打了短信中所谓的“客服电话”,对方让她用微信扫二维码还款,她多留了个心眼,把号码报给了当地派出所反诈中心,结果发现:
这个“众信金融”并未在银保监会备案,所谓贷款记录也查无实据,更离谱的是,全国已有上百人收到同类短信。
警方介入后查明,这是一个利用公民信息泄露数据批量发送恐吓短信的诈骗团伙,专门针对有过网贷记录的人群精准投放,李女士因及时警觉,避免了经济损失。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越是看起来“真实”的威胁,越要冷静核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恐吓、威胁”等不当方式催收,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信息。
这意味着:即使你真的欠钱,催收方也没有权利用恐吓、骚扰、曝光隐私的方式来逼你还款。
“众信发短信说贷款逾期了”这件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恐惧中失去了判断力。
记住这几条核心原则:
✅不轻信陌生短信,尤其是带有链接或紧急语气的内容;
✅不随意授权APP权限,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真逾期要积极沟通,避免小事拖成官司;
✅遭遇骚扰果断维权,报警+投诉双管齐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被精准打击的目标,但只要你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应对逻辑,就能在纷乱中守住自己的尊严与安全。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真正的法律,从不藏在一条短信里,而在你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权利意识中。
——本文由执业律师撰写,旨在普及法律知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有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众信发短信说贷款逾期了,是真的吗?手把手教你识破骗局、应对风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众信金融】您在本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启动催收程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