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黑龙江农信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还是诈骗?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尊敬的客户,您在黑龙江农信社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脑子里闪过无数个问号——我真贷过吗?是不是记错了?会不会是...
“您因贷款长期逾期,已被正式立案,即将采取司法强制措施,请立即还款,否则影响征信并追究刑事责任!”
看到这种消息,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腿软、焦虑、甚至想立刻转账还钱?别急——先冷静两秒,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类“贷款逾期立案短信”,到底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是诈骗?又该怎么应对?
首先划重点:正规的法律程序不会通过一条短信就告诉你“已立案”。
法院立案是一个严肃的司法行为,必须经过债权人(比如银行或网贷平台)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法院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然后才会生成案号、通知当事人,这个过程不可能靠一条群发短信完成。
而你现在收到的所谓“立案通知”,大概率是以下几种情况:
催收公司发的恐吓短信
很多第三方催收为了逼你还钱,会用“已立案”“移交公安”“涉嫌诈骗”等字眼制造恐慌,这些说法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是赤裸裸的威胁,但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心理崩溃,赶紧还钱。
诈骗分子冒充官方发送
有些不法分子伪造“法院”“公安局”“金融监管局”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诱导你点击虚假网站输入银行卡、身份证信息,从而盗刷资金,这类短信通常有明显破绽:比如错别字、非官方号码、带不明链接等。
部分平台内部风控系统的自动提醒
极少数情况下,一些正规平台在用户严重逾期后,会发送类似“可能启动法律程序”的提示,但这只是风险预警,不是真正的“立案”。
如果你真被起诉了,正规流程是这样的:
记住一句话:没收到法院正式文书,就没真正立案!
老张去年因为生意周转,在某网贷平台借了8万元,后来连续6个月没还,一天他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因您长期逾期,已被XX市人民法院立案,案号(2024)X民初字第XXXX号,如不及时处理将冻结银行卡并列入失信名单。”
短信里还附了一个链接,写着“点击查看立案详情”,老张慌了,点进去是个长得特别像法院官网的页面,要求他输入银行卡号和验证码“验证身份”,他刚输完,卡里的10万存款就被转走了。
后来报警才发现:这是典型的仿冒法院网站+钓鱼链接诈骗,真正的法院根本不会通过链接让你“自查案号”,更不会索要验证码!
警方介入后查实,发送短信的号码是虚拟运营商注册的,背后是一伙专门针对逾期人群实施精准诈骗的团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立案应当出具书面通知,并依法送达当事人。
也就是说,没有书面通知、没有案号查询渠道、没有法院盖章文件的“立案”,都是无效的,甚至是违法的!
面对“贷款逾期立案”短信,我给你三个实用建议:
✅第一步:不信、不点、不转账
凡是带链接、要验证码、威胁“马上抓人”的,一律当诈骗处理,直接拉黑号码,必要时报警。
✅第二步:主动查证,掌握主动权
登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绑定身份后查看是否有相关案件;也可以拨打当地法院12368热线咨询。
✅第三步:正视债务,合法协商
如果你确实逾期了,别逃避,联系正规金融机构,尝试协商分期、延期或减免利息,很多平台在进入诉讼前都愿意谈和解。
最后提醒一句:欠债确实要还,但绝不能被恐吓牵着鼻子走,法律保护的是合法权利,也保护你作为债务人的基本尊严和知情权。
别让一条短信,毁了你的判断力。
有问题,找专业的人,别自己硬扛。
—— 一名陪你理性面对困境的执业律师
贷款逾期被立案短信吓懵了?真假怎么分?一文说清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您因贷款长期逾期,已被正式立案,即将采取司法强制措施,请立即还款,否则影响征信并追究刑事责任!” 看到这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