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换手机号码就能逃避债务?
网贷逾期能换手机号码?后果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很多人网贷逾期后,第一反应就是换手机号码,以为这样就能“人间蒸发”,让催收找不到自己,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严重的法律后...
很多负债人在网贷逾期后,第一反应就是"换手机号躲催收",表面上看,这似乎切断了催收联系,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存在重大法律风险:
逃避债务的认定
根据《民法典》第675条,借款人应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故意更换联系方式导致债权人无法联系,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逃废债"。
加速诉讼进程
债权人发现无法联系债务人时,往往会更快启动法律程序,2023年某地法院判例显示,故意失联的债务人平均比正常沟通的债务人早3个月被起诉。
加重违约责任
部分网贷合同明确约定:"借款人变更联系方式未及时通知,视为违约",这种情况下,平台可能主张额外的违约金。
案例:王某在多家网贷平台借款20万元逾期后,更换手机号并搬离原住址,6个月后,法院通过公告送达缺席审理,判决其偿还本金、利息及额外5万元违约金,执行阶段,法院冻结其银行账户并列入失信名单。
关键点:
《民法典》第675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民事诉讼法》第144条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缺席判决
《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1条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应纳入失信名单
作为处理过500+网贷纠纷的律师,我建议:
优先保持通讯畅通
每月至少接听1-2次催收电话,表明还款意愿,记录沟通过程,防止暴力催收。
主动协商方案
通过书面形式(邮件/官方APP)提出分期还款计划,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银行有协商义务。
依法处理换号需求
如确需更换号码:
警惕"债务优化"陷阱
市场上所谓"换号防催收服务"可能涉嫌共同犯罪,已有案例显示中介与债务人被追究刑责。
核心提示:换手机号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法律后果,真正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合法途径协商还款,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协助制定债务重组方案。
(本文系基于实务经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贷逾期后换手机号能逃避债务吗?律师告诉你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网贷逾期换手机号的法律风险 很多负债人在网贷逾期后,第一反应就是"换手机号躲催收",表面上看,这似乎切断了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