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被起诉后又撤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近手头紧,欠了点网贷,结果收到法院传票,是不是吓得不轻?心里七上八下,琢磨着这下完了,官司缠身,征信也得黑,可没过几天,又收到法院通知说,对方撤诉了!这剧情反转得也太快了点吧?是不是有点懵,不知道这...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个让人一听就头大的事儿——网贷诈骗,本来以为自己是受害者,钱没拿到,还倒贴了不少,结果呢?没过多久,法院传票来了,自己反倒成了被告!这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脑子里全是问号:“我被骗了啊!怎么还会告我?” 别慌,别乱,今天就好好给你捋捋这其中的门道。
咱们得明白,你以为的“网贷诈骗”和对方拿着“借款合同”去法院起诉你,这完全是两码事,但又可能因为同一件事被搅和到一起。
常见的套路可能是这样的:你在网上看到一个贷款广告,手续简单、额度高、下款快,你心动了,填了资料,很快对方说你审核通过了,但是要先交个“工本费”、“保证金”、“风控费”什么的,才能放款,你交了钱,然后对方可能又说你银行卡号填错了,资金被冻结,需要再交一笔“解冻费”才能解冻,一来二去,你钱花出去不少,贷款一分没见着,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我被骗了!”
你气不过,可能就直接不理对方了,想着吃一堑长一智,但对方呢?他们手里可能拿着一份你当初在慌乱中签字(甚至是电子签名,你自己都没看清内容)的“借款合同”,合同上写着你借了多少钱,利息多少,什么时候还,他们就拿着这份合同,理直气壮地去法院起诉你,要求你“还钱”。
这时候,你就傻眼了:“我根本没拿到钱啊!那合同是假的!是他们骗我签的!”
没错,你说的可能都是事实,但问题在于,法院讲证据,对方有“合同”,这是一份书面证据,而你说你被骗了,你得拿出证据证明你被骗了,证明你没收到钱,证明那份合同是在欺诈的情况下签订的,如果你啥证据都没有,或者证据不足,那法院可能还真就会根据对方提供的“合同”来判。
重点来了:就算你遭遇了网贷诈骗,只要对方手上有看似“合法”的凭证(比如那份你可能都没仔细看的合同),他们就敢去法院起诉你,目的呢?要么是想通过诉讼再敲诈你一笔钱,要么就是纯粹恶心你,让你不胜其烦。
小王最近手头紧,想借点钱周转,在某App上看到一个贷款平台,号称“无抵押、秒到账”,他按照提示填了信息,很快就有“客服”联系他,说他获批了5万元贷款,但客服说,为了验证他的还款能力,需要先交5000元的“保证金”,放款时会一并退回,小王急于用钱,没多想就转了5000元过去。
转完钱,客服又说他银行卡号填错了一位,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再交1万元“解冻费”,小王这才觉得不对劲,但客服发来一张盖着“某银行”公章的“冻结通知”,还说如果不解冻,不仅拿不到钱,还要按月还款,小王有点害怕,但实在没钱再交了,就说不贷了,让退5000元,客服开始态度恶劣,说合同已签,不贷也要还5万本金和利息,否则就起诉。
小王没理会,以为是骗子的威胁,没想到一个月后,他真收到了法院传票!对方拿着一份小王在App上点击确认过的“电子借款合同”起诉他,要求偿还5万元本金及利息,小王当时就懵了,他根本没收到钱啊!
这个案例里,小王明明是受害者,却成了被告。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收集证据:和客服的聊天记录、转账5000元的凭证、对方说银行卡号错误的记录、那份所谓的“冻结通知”、自己银行卡从未收到5万元贷款的流水记录等等,来证明自己遭遇了诈骗,以及对方并未实际放款。
遇到这种事,我们可以依据哪些法律来保护自己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万一你真的遇到“网贷诈骗反被起诉”这种糟心事,请记住以下几点:
遇到网贷诈骗已经够倒霉了,再被起诉更是雪上加霜,但记住,法律是公正的,只要你能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方的欺诈行为,就一定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沉着应对,积极维权,才是正道!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也欢迎大家转发给身边的人,提高警惕,远离网贷诈骗!
网贷诈骗后,我反而被起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个让人一听就头大的事儿——网贷诈骗,本来以为自己是受害者,钱没拿到,还倒贴了不少,结果...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