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到底怎么算?企业少缴了会有什么后果?
原创文章内容: 企业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是一项法定义务,目的是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但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残保金的计算方式并不清楚,甚至因为算错...
在当今社会,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就是国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对未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征收的一项专项资金,残保金究竟怎么计算?企业又该如何合规缴纳呢?
残保金的计算主要基于两个核心因素:企业职工人数和当地规定的安置比例。
计算公式(以大多数地区为例):
残保金 = (企业上年度职工人数 × 安置比例 - 实际安置残疾人数) × 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举个例子:某企业上年度职工100人,当地安置比例为1.5%,实际未聘用残疾人,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万元,则需缴纳残保金:
(100 × 1.5% - 0) × 10万 = 15万元。
为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国家规定:
2022年,上海某科技公司因未按规定缴纳残保金,被税务部门稽查发现,该公司上年度职工80人,未安置残疾人,却未申报残保金,企业被要求补缴残保金12万元(按1.5%比例计算),并加收每日0.05%的滞纳金,合计罚款3.6万元。
案例启示:企业若忽视残保金缴纳,不仅面临补缴和罚款,还可能影响信用评级,甚至被公示为“失信单位”。
残保金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合规计算与缴纳既能避免法律风险,也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建议企业:
记住:残保金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算清这笔账,既是守法,更是向善。
仅为一般性法律解读,具体操作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或咨询专业律师。)
原创文章内容: 在当今社会,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而“残疾人就业保障...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