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保障金怎么计算?一文详解计算方法与政策要点

普法百科4秒前1

残疾人保障金是什么?为什么要交?

残疾人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是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要求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缴纳的一项专项资金,企业如果没招够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得交这笔钱,用于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

残保金到底怎么计算?企业如何避免多交或少交?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

残疾人保障金怎么计算?一文详解计算方法与政策要点


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公式

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残保金的计算主要涉及三个关键因素:

  1.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通常取上年度平均人数)
  2. 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一般为1.5%-2%,各地可能不同)
  3. 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数

具体计算公式

残保金年缴纳额 =(上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当地残疾人就业比例 - 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数)× 上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2023年在职职工100人,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为1.5%,但该公司只招了1名残疾人,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万元。

  • 应安排残疾人人数= 100 × 1.5% = 1.5人(按1.5人计算)
  • 实际安排残疾人人数= 1人
  • 差额= 1.5 - 1 = 0.5人
  • 残保金= 0.5 × 10万 =5万元

也就是说,该公司需要缴纳5万元的残疾人保障金。


以案说法:某企业因漏缴残保金被处罚

2022年,上海某科技公司因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也未缴纳残保金,被当地残联和税务部门联合稽查,经核查,该公司在职职工80人,应安排1.2名残疾人(按1.5%比例),但实际未招录任何残疾人。

处理结果:

  • 补缴残保金:80 × 1.5% × 12万(年平均工资) =4万元
  • 因逾期未缴,加收5%滞纳金(0.72万元)
  • 最终合计缴纳12万元

该案例警示企业:残保金不是可交可不交,而是法定义务,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否则可能面临滞纳金甚至行政处罚。


法条链接: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1. 《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

    • 第九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 第十六条: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

    • 第六条:明确残保金的计算公式和征收标准。
    •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的,由财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缴纳。

律师总结:企业如何合理合规处理残保金?

  1. 自查用工情况:计算在职职工人数,确认是否达到当地残疾人就业比例。
  2. 合理招聘残疾人:如果符合条件,尽量安排残疾人就业,既可减免残保金,又能履行社会责任。
  3. 按时申报缴纳:残保金一般按年申报,具体时间以当地残联或税务部门通知为准,避免逾期罚款。
  4. 利用优惠政策:部分小微企业(如30人以下)可能免征残保金,可咨询当地政策。

关键点:

  • 残保金的计算核心是“差额×平均工资”,企业可通过调整用工结构优化成本。
  • 不缴或少缴可能面临滞纳金、罚款甚至信用惩戒,务必重视合规性。
残疾人保障金怎么计算?一文详解计算方法与政策要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社保医保中断缴纳,最长能停多久?律师来帮你解析
« 上一篇3分钟前
×
21
2025 09

残疾人保障金怎么计算?一文详解计算方法与政策要点

残疾人保障金是什么?为什么要交? 残疾人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是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要求未按规定比...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