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手里的钱该咋花才不慌?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大多是关于网贷逾期后,手头本来就不宽裕的钱,到底该怎么规划着花,才能既保证基本生活,又能慢慢应对债务,说实话,逾期这事儿确实让人闹心,催收电话可能没停过,心里头七上八下的,花钱的时候就更没底了,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聊,逾期后,钱到底该往哪儿搁才是正理儿。
咱得明白一个大前提:逾期了,不代表天塌了,日子还得过,钱也得花在刀刃上。别因为逾期了就彻底慌了神,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乱花,那可就真把自己逼上绝路了。
第一要务:保证基本生活,活下去最重要!这可不是开玩笑,饭得吃,觉得睡,基本的遮风挡雨得有。您手里的钱,第一笔就得算清楚,每个月吃饭、交房租/房贷(如果是唯一住房且是基本需求)、水电费、燃气费这些“活命钱”是多少。这部分钱,雷打不动,必须留足,哪怕这个月少还点网贷,也不能让自己饿肚子、没地方住。生存权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优先处理“要命”的钱。啥叫“要命”的钱?家里有老人孩子要养的,他们的基本生活费、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必要的医药费,这些也得优先考虑。这是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总不能因为自己逾期了,就让老人孩子跟着遭罪,对吧?还有,如果您自己有个小病小痛,基本的医疗开销也得留出来,别硬扛,身体是本钱。
第三,有计划地偿还债务,但不是“一刀切”。这部分是大家最关心的,钱不多,又要生活,又要还债,怎么办?
- 别想着“拆东墙补西墙”:用新的网贷去还旧的,那是饮鸩止渴,只会让坑越来越大。
- 别被催收牵着鼻子走:哪个催得狠就先还哪个,这往往不理智。
- 您得先捋清楚自己的债务情况:欠了哪些平台,本金多少,利息多少(是否合法),还款期限。
- 如果钱实在有限,建议优先偿还那些利率明显过高、或者已经影响到您基本生活的平台吗?不,恰恰相反!您应该优先偿还的是那些金额小、容易结清的,或者是和您个人征信关联特别紧密、对您后续生活影响巨大的(比如银行信用卡,相对正规,影响征信)。但这一切的大前提是,您已经保证了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
第四,绝对不能碰的“冤枉钱”!
- 奢侈品、非必要的娱乐消费:这个时候了,就别想了。
- 给所谓的“大师”、“机构”交高额“上岸费”、“代办费”:很多是骗子,真要咨询,找正规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专业律师。
- 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朋友聚会抢着买单,没必要。
第五,努力增加收入是王道!节流重要,开源更重要。哪怕一个月多赚几百块,都是希望。看看自己能不能做点兼职,或者提升一下技能找份更好的工作,别小看每一分钱,积少成多。
建议参考:
- 列个详细的收支表:把每个月固定收入、必须支出(生存、家庭责任)、可支配余额都写清楚,一目了然。
- 主动和网贷平台沟通:别躲!说明自己的实际困难,尝试协商延期还款、停息挂账等,很多平台是有协商机制的,沟通过程记得录音或保留书面证据。
- 学习一点法律知识:了解哪些利息是法律保护的(目前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LPR的4倍),哪些催收行为是违法的(比如暴力催收、骚扰通讯录),遇到违法催收,保留证据,可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投诉。
- 保持积极心态:逾期不是世界末日,很多人都经历过,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制定计划,一步步来,别让债务把你压垮,心态崩了,啥都干不成。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债务实在太多,自己理不清,或者遭遇了严重的暴力催收,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债务咨询机构或律师。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一条:债务人在履行主债务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履行:(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二)利息;(三)主债务。(这条是说钱不够还时的清偿顺序,实践中个人债务规划可参考,但更复杂)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具体条款可自行查询,核心是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提醒大家信用卡恶意透支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但正常的网贷逾期一般是民事纠纷,除非有证据证明有诈骗故意)
- 《个人信息保护法》:(涉及个人信息安全,对抗暴力催收中的信息滥用)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后,钱怎么花,确实是门学问。“先活下来,再谋发展”,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保障基本生存和家庭责任上,这是底线,理性面对债务,主动沟通,努力赚钱,这才是上岸的正确姿势,别慌,别乱,一步一个脚印,总会好起来的,咱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网贷逾期了,手里的钱该咋花才不慌?,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