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突然被降额?别慌!先看看这条短信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经我行综合评估,您的信用卡额度已调整……”还没看完,心已经凉了半截——额度被砍了!更离谱的是,前一天你还按时还款、消费正常,怎么说...
老张去年收到一封招商银行的逾期通知,说他2年前的一笔1万块钱的贷款,到现在还没还,他当时就懵了——不是不想还,是确实忘了,加上疫情那会儿工作变动,手头紧,这事儿就拖了下来,可没想到,短短2年,这1万块居然滚到了快2万!利息、违约金、催收费用…各种名目加起来,翻了一倍还不止。
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觉得“逾期嘛,顶多就是多付点利息”,但事实上,逾期2年的后果远比你想象的严重,银行可不是吃素的,一旦你逾期,他们就会启动一套完整的催收机制:先是短信提醒,然后电话催收,再发律师函,最后甚至可能走法律程序,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征信记录早就“花”了——将来想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办张信用卡,都可能被拒。

更可怕的是,逾期时间越长,罚息和违约金累加得越厉害,按照招商银行的标准,逾期利率通常是正常利率的1.5倍左右,再加上按月计算的违约金,2年下来,翻倍太正常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费用并不是银行“随口说”的,它们其实是有合同依据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在签协议时根本没仔细看。
如果你也有一笔欠款拖了很久,别慌,但也别拖,第一步,主动联系银行,说明情况,争取协商还款计划;第二步,仔细核对账单,看看那些费用到底合不合理;第三步,如果实在谈不拢,别忘了还有法律途径可以走。
小王2021年在招商银行借了1万块钱,后来因为失业,逾期了2年,银行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不断打电话,甚至威胁要起诉他,小王一开始很害怕,但后来找律师咨询后发现:银行虽然有权催收,但不能随意加收不合理费用,律师帮他核对了合同,发现银行计算的违约金超过了年化24%的法律保护上限,小王通过协商,只还了本金和合法范围内的利息,省下了将近6000块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银行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消费者也有权利对不合理费用说“不”,但关键是你要主动行动,而不是消极逃避。
根据《民法典》第680条,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逾期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如果银行收取的利息、违约金等总和超过这个标准,你可以主张减免。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不良征信记录在还清欠款后5年可以删除,但如果你一直不处理,它会一直跟着你,影响你未来的金融生活。
逾期2年,1万变2万——听起来吓人,但并不是无解,作为律师,我建议你:
最后记住: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但还钱也要还得明明白白,别因为一时疏忽,让1万块变成压垮你的大山。
逾期2年,1万变多少?招商银行的催收信背后藏着什么?,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老张去年收到一封招商银行的逾期通知,说他2年前的一笔1万块钱的贷款,到现在还没还,他当时就懵了——不是不想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