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财产怎么分、孩子归谁?
离婚不仅是情感切割,更是财产与抚养权的法律分配。如何避免“人财两空”?这篇干货帮你理清核心规则。
一、财产分割:先分清“你的”“我的”“共同的”
1.共同财产平分原则范围
婚姻期间工资、投资收益、房产(无论登记在谁名下)、公积金、养老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例外:婚前财产(如婚前全款买房)归个人;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如父母赠与子女的车,写明“赠与XX个人”)。
案例:婚后用共同财产还婚前房贷,增值部分需分割(如房子婚前首付30万,婚后共同还贷70万,离婚时补偿对方还贷及增值部分的一半)。
2.多分财产的3种情形过错方少分
出轨、家暴、虐待等导致离婚,法院可判过错方少分或不分(需提供证据,如聊天记录、报警记录)。
隐藏财产者少分:擅自转移、变卖财产,法院可追回并倾斜分配。
照顾子女/女方:若女方抚养子女或经济较弱,可适当多分(如共同财产100万,女方分60万)。

二、孩子抚养权:谁更适合养?
2岁以下归母亲:法律优先保障婴幼儿权益,除非母亲有严重疾病、虐待行为等不适合抚养的情形。
2-8岁比拼“抚养条件”:
核心因素:经济能力(收入、住房);陪伴时间(谁长期照顾孩子);教育环境(学校、生活稳定性);孩子意愿(8岁以上法院会询问孩子选择)。
案例:父亲年薪50万但常年出差,母亲年薪20万但每天接送孩子,法院可能判给母亲。
8岁以上尊重孩子意愿:法院会单独询问孩子想跟谁生活,但会结合其他条件综合判断(如孩子被一方教唆说谎,可能不被采纳)。

三、抚养费:给多少?给多久?
金额标准
有固定收入: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如月入1万,抚养费2000-3000元);
无固定收入:参照同行业平均收入或当地生活水平(如农村地区可能500-1000元/月)。
特殊情况:若孩子患重病或上私立学校,可要求增加费用。
支付期限
一般至孩子18周岁;若16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可提前终止;
若孩子考上大学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父母仍需支付(需协商或起诉确认)。

四、关键提醒:3件事必须做
签订书面协议:财产分割、抚养权、抚养费等口头约定无效,必须写进离婚协议并公证(或通过法院调解书确认)。别写“净身出户”“放弃所有财产”,未来反悔难维权。
及时过户/更名:房产、车辆等共同财产分割后,尽快办理过户手续,避免对方反悔或私自处置。
保留证据:对方过错证据(出轨聊天记录、家暴报警记录);抚养条件证据(工资流水、陪伴照片、学校证明);财产线索证据(银行流水、房产证复印件)。
离婚是法律程序,不是情感宣泄。财产分割要“算清账”,抚养权争夺要“讲证据”,理性处理才能避免后续纠纷。离婚可以结束婚姻,但对孩子责任永远在,别让大人矛盾伤害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