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我的通讯录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事儿合法吗?
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儿:手头紧,在网上借了点钱,一时周转不开逾期了,本想着赶紧凑钱还上,结果呢?催收电话不仅打给自己,还像炸开了锅一样,打到了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那里,甚至把你的个...
原创文章内容:
最近总有人问我:“律师,我网贷逾期了小半年,催收电话接了不少,但通讯录一直没被爆,是不是平台转性了?”这话听着像庆幸,可背后藏着的侥幸心理,反倒让我更担心。
没爆通讯录≠催收合规
确实,这两年监管重拳整治暴力催收,部分平台收敛了,但注意——没爆通讯录可能只是“策略性延迟”,有些平台会先走“温和路线”,用高频电话、短信施压;等借款人放松警惕,突然升级手段,见过太多案例:前三个月客客气气,第四个月直接联系村委会。
你的“通讯录安全”可能是假象
平台不爆通讯录,不代表没拿到你的联系人数据,借款时APP早已读取通讯录,只是暂未使用,更隐蔽的是,某些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关联你的社交圈(比如紧急联系人填了同事,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公司电话)。
真正的风险在“法律层面”
比起通讯录被爆,你更该担心的是:
以案说法:
2023年杭州某案例中,王某以为“没爆通讯录就没事”,逾期11个月后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原来平台默默收集了他在其他网贷的还款记录,证明其有还款能力却恶意拖欠,最终判决需一次性偿还本金+24%年化利息。
关键点:
法条链接: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违规爆通讯录可举报。
《民法典》第680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超合同成立时LPR4倍的部分无效(现行约15.4%)。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但借款人故意失联除外。
律师总结:
别把“通讯录没爆”当安全绳!聪明人该做三件事:
网贷纠纷中,“被动等待”是最贵的策略,与其提心吊胆等催收下一招,不如把主动权抓回自己手里。
(本文系基于实务经验原创,具体案情请咨询专业律师)
,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原创文章内容: 最近总有人问我:“律师,我网贷逾期了小半年,催收电话接了不少,但通讯录一直没被爆,是不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