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字怎么写?农民权益保护中的农字背后有哪些法律深意?

普法百科34秒前1

原创文章内容:

“农”字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法律意义,拆解来看,“农”由“曲”和“辰”组成,古时指弯腰劳作的场景,而今天,“农”字背后更是关联着亿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法律权益。

农字怎么写?农民权益保护中的农字背后有哪些法律深意?

农民是社会的根基,但现实中,许多农民却因文化水平有限或法律意识淡薄,在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劳动合同等环节屡屡吃亏,有人因不会写“农”字,在签订合同时被忽悠;有人因不懂“农”字背后的法律含义,土地权益被侵占却浑然不知。

“农”字的写法,不仅是笔画问题,更是权利意识的觉醒,农民需要明白,法律中的“农”字,代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一系列法定权益,写对“农”字,更要“写对”自己的权利。


以案说法:
2021年,某地农民老张因不识字,在土地流转合同上按了手印,事后发现合同条款将“流转”写成了“永久转让”,导致失去土地,法院审理认为,合同存在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最终撤销协议,此案警示:农民签署文件时务必看清内容,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避免“一字之差”酿成大祸。


法条链接:

  1.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0条: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
  2. 《民法典》第151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或缺乏判断能力,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3条: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保障成员经济权益。

律师总结:
“农”字一撇一捺,皆是民生,作为律师,我呼吁:

  1. 学写“农”字:农民应提升文化素养,至少能看懂与自己权益相关的文书;
  2. 读懂“农”法:土地、社保、劳务等政策法规需主动了解,村委会、司法所可提供免费咨询;
  3. 用好“农”权:遇纠纷时,保留证据,及时申请调解或起诉,法律是农民最硬的“锄头”。

写对“农”字是基础,守住“农”权才是根本。

农字怎么写?农民权益保护中的农字背后有哪些法律深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网贷还不上,法院传票真会寄到家门口?
« 上一篇50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