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是怎样的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曾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但该标准现已废止,目前统一适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此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重)到十级(最轻),每级致残率相差10%。评定原则以损伤治疗后果或结局为依据,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评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具体判定时,对于精神、智能损伤,应以专门机构的鉴定意见为准;对涉及面部瘢痕、色素沉着或者脱失的,在伤后3-6个月进行鉴定;肢体关节功能应在伤后3-6个月进行鉴定;颅脑损伤后遗留智能障碍等,应在6个月后进行鉴定。
评定人员需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严格按照标准的条文和附录进行操作,确保评定结果客观、公正、科学,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二、承担主要责任能认定吗
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通常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非本人主要责任”是认定工伤的关键条件。这意味着在交通事故里,职工本人的责任比例需在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的范围内,才符合认定工伤的要求。若职工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不符合上述认定工伤的标准,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不过,如果该交通事故并非发生在职工上下班途中,而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发生,即便职工承担主要责任,也可能依据其他规定被认定为工伤。比如职工是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外出,在工作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那么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三、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不赔偿
在交通事故中,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保险公司通常不赔偿:
1.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驾驶。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醉酒驾驶不仅危害公共安全,也在保险免责范围内。
2.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车辆被盗抢后发生事故,车主应及时报警,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3.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若被保险人出于主观故意制造事故来骗取保险金,保险公司会拒赔,且这种行为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4.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如受害人故意碰撞车辆,保险公司无需赔偿。
5.战争、军事冲突、恐怖活动、暴乱、扣押、罚没、政府征用等情况导致的损失,不在保险公司赔偿范围内。
此外,超出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未按规定进行车辆年检等情况,保险公司也可能拒绝赔偿。在购买保险时,车主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明确免责范围。
以上是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是怎样的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合飞律师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