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一定原则和程序。
认定原则方面,遵循行为责任、因果关系、路权和安全原则。即当事人对事故发生有直接行为的,需承担相应责任;其行为与事故存在因果联系的,要考量责任;违反路权规定的,通常负主要责任;同时,未确保安全驾驶等也要担责。
认定程序为,交警部门接警后会及时到现场勘查,收集证据,包括现场痕迹、车辆状况、证言等。之后根据收集的证据,对当事人的行为及过错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责任划分上,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两方或多方有过错的,按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同等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过错属意外的,各方无责任;一方故意造成的,他方无责任。
当事人若对责任认定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二、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不同标准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后果分类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2.按原因分类
-主观原因造成的事故:指由于当事人主观故意或过失,如违反交通法规、操作不当等引发的事故。
-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因道路条件、车辆技术状况不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事故。
3.按交通工具分类
-机动车事故:事故当事方中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非机动车事故: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行人事故:行人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三、道路交通如何处理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根据《》,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且吊销机动车,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第二,刑事处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依据《》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是否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有、毒驾、等情形。
第三,民事赔偿。逃逸者需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受害者的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逃逸者都应赔偿。若车辆投保,保险在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超出部分由逃逸者承担。
以上是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