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普法百科2小时前1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需依据不同情形。

在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时,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一般依据交警出具的书划分的责任比例来确定赔偿份额。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事故,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但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若存在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损失超出各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之和的,由各保险在各自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损失未超出各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之和,当事人可请求由各保险公司按照其责任限额与责任限额之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对于车辆存在租赁、借用、买卖、盗抢等情形时,赔偿责任主体也有不同规定。比如租赁、借用时,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由《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规定。该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鉴定原则是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判断依据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

分为一级到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一级伤残表现为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植物状态等;二级伤残如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随时需有人帮助;三级伤残有偏瘫或截瘫(肌力3级以下)等。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组织器官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

鉴定时需由专业的鉴定机构和人员,依据伤者病历、影像资料、身体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伤者在事故后应及时就医并保留好相关资料,在治疗终结后可申请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具体的伤残等级,为后续的赔偿等事宜提供依据。

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第一,须有违反律、法规的行为。此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如行驶、等积极的作为,以及该设置警示标志却未设置的消极不作为。

第二,存在损害事实。即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人身伤亡涵盖了身体损伤、残疾甚至死亡等情况;财产损失则包括车辆损坏、物品损毁等。

第三,交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交通违法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若损害并非由交通违法行为引发,则不构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第四,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后果发生;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构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以上是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如何确定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分享举报
车险一般买哪几种车险
« 上一篇2小时前
被撞了该怎么处理
下一篇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