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合同漏项竟成纠纷导火索?手把手教你避坑!

普法百科20小时前3

原创文章内容:

“补写”这事儿,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合同漏了条款要补、借条没写清楚要补、协议内容有歧义更要补,但很多人不知道,“补”得不对,可能直接把“补救”变成“挖坑”

补写合同漏项竟成纠纷导火索?手把手教你避坑!

举个真实案例:老王把房子租给小李,口头约定“维修费由房东承担”,结果合同里漏了这条,后来水管爆裂,小李自掏腰包修完找老王报销,老王却翻脸不认账:“合同白纸黑字可没写!”两人闹上法庭,法官一看:补写的维修费补充协议,日期竟比原合同还早,明显是事后伪造,直接判了无效。

为什么“补写”容易出问题?

  1. 时间线混乱:补签文件若未注明实际签署时间,可能被认定为“倒签”,法律上属于欺诈; 矛盾**:新增条款与原合同冲突时,法院优先采纳原始约定;
  2. 形式瑕疵:口头补的?微信聊的?没双方签字盖章统统不算数!

专业补写三原则
“缝补”要留痕:另起《补充协议》,写明“此为XX合同第X条修订”,双方签字+骑缝章;
时间要诚实:落款日期写实际签署日,备注“原合同于X年X月X日签订”; 要闭环**:补写的条款必须能独立执行,维修费由房东承担”需明确支付时限、凭证要求等。


以案说法
2023年杭州某装修纠纷案中,业主因报价单漏项让工长“补写”材料清单,但未同步修改电子合同,结算时工长凭原始合同索要高价,法院认为:“补写清单未与主合同关联,不具约束力”,判业主多付7万元。教训:补写文件必须与原合同“捆绑”提交,最好公证备案。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543条:协议变更合同,需当事人协商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1条:私文书证有修改的,应由提供方说明真实性;
▪《电子签名法》第14条: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同效,但补签需全程留痕。


律师总结
补写不是“打补丁”,而是法律行为的二次确认,记住三句话:
1️⃣ 能当面签就别微信聊,能公证就别口头约;
2️⃣ 补写文件要像“说明书”一样细致,假设对方将来耍赖,你写的每个字都能当证据;
3️⃣ 涉及大额交易的,花500元找律师审一遍,比事后花5万打官司划算得多。

(提示:本文所有案例均作隐私处理,具体法律问题请持文书咨询专业律师)

补写合同漏项竟成纠纷导火索?手把手教你避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欠债60万会判多少年
« 上一篇20小时前
五种社保,哪些可以不交?资深律师为你揭秘
下一篇 »20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