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给孩子花,到期不还怎么办?能告他吗?
说实话,最近我接了好几个类似的咨询,听得我心里五味杂陈,有人借了几万块钱给亲戚朋友,对方说“孩子上学急用”“学费凑不够”,说得情真意切,你一心疼就掏了钱,结果呢?孩子毕业了,工作了,钱却一分没还,打电...
朋友急用钱,找你开口借几千、几万,信誓旦旦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心里憋屈吧?更纠结的是——这人是不是已经算“老赖”了?我能去法院告他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
先说结论:光是“朋友借钱不还”本身,不一定马上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但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讨,甚至让他被列入失信名单。

很多人觉得,“熟人之间借钱,打什么欠条?多伤感情。”可现实很骨感——感情经不起金钱考验的时候太多了,没有书面证据,一旦对方翻脸不认账,你说破天法院也难支持你。口头借款≠无效,但举证难度极高,你想赢官司,得有真凭实据。
那什么才算证据?不是聊天记录里一句“借我五千啊”,而是要有明确的借贷合意+资金交付记录。
这些才可能成为法庭上的“硬通货”。
有些人会耍赖:“我没打借条,这叫赠与!”这时候,你就得用证据证明——这不是送你钱,而是你借出去的,法院看的是实质,不是名义。
去年有个案子让我印象很深,小林和大学同学阿强关系不错,阿强说家里出事急需3万,小林二话不说转了过去,没打借条,只在微信里说了句“记得还”,结果两年过去了,阿强装失忆,小林催了好几次都被搪塞。
小林实在忍不了,找到我们律所咨询,我们调取了他的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不仅有转账记录,还有阿强亲口说“等我手头宽裕马上还你”的语音文字转化内容,再加上小林保留的通话录音,里面阿强也承认欠款。
我们帮他起诉到法院,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判决阿强限期归还本金及利息,由于阿强拒不执行,后来被申请强制执行,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名单”。
你看,哪怕没借条,只要有完整证据链,照样能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也就是说,有没有借条不是唯一标准,关键是你能不能证明“他借了你的钱”这个事实。
而一旦法院判决生效后,对方仍拒绝还款,你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的,法院可以采取查封、冻结、扣押财产,甚至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
说到底,朋友借钱不还,不能简单贴个“老赖”标签就完事,但如果你真的想维权,记住这几点:
友情珍贵,但不该成为别人占便宜的借口,该讲情分时讲情分,该用法律时也别手软,毕竟,守住自己的底线,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下次朋友开口借钱,不妨笑着说一句:“行,我帮你,咱也写个字据,彼此安心。”
——这才是成熟的人际关系,也是真正的尊重。
朋友急用钱,找你开口借几千、几万,信誓旦旦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最后连...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