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法律解析: 欠款诉讼时效一般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
工伤赔偿时效的计算分不同情况。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用人单位一般是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劳动者一方是1年,同样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算。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效。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是对劳动者权益的进一步保障,给予劳动者一方在用人单位未及时申请时自行申请的权利和时间。
在工伤认定后,如果涉及问题引发劳动争议,就要适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例如,劳动者拿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与用人单位就赔偿金额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此时就开始起算仲裁时效。
仲裁时效还存在中断和中止的情形。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了解工伤赔偿时效的计算起点和相关规定,对于劳动者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义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规定的时效内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工伤赔偿事宜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工伤赔偿时效的计算分不同情况。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用人单位一般是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