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过户费怎么算?搞不清这些,多花几万都冤得慌!
看中一套心仪已久的二手房,谈好价格、签了合同,正准备欢欢喜喜办过户,结果中介或房管局一算费用,脑袋“嗡”一下——怎么比预想的贵这么多?明明房价才150万,过户费加税直接多了五六万?这时候才意识到:哎哟...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看中一套心仪的房子,跟房东谈好价格,正准备签合同的时候,中介突然来一句:“别忘了,还有契税、个税、增值税……” 啊?这么多税?不是说好了总价xxX万吗?怎么一眨眼又冒出几万块?
别急,这事儿我见得多了,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房产律师,每天接待最多的咨询之一就是:“张律师,买套房到底要交哪些税?能不能少交点?”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掰开揉碎给你讲清楚——买房税费到底怎么算?哪些能省?哪些必须交?

咱们先捋一捋,买房过程中最常见的三大税费是:
别被名字吓到,其实每项都有门道。
这是你作为买家必须交的一笔税,税率根据你名下有没有房、买的房子大小来定。
举个例子:你买个100㎡的二手房,总价400万,是首套房,那契税就是400万 × 1.5% =6万,如果是二套房,就得交8万了,差2万,够买辆小电驴了!
这个税本来是卖家交的,但现实中,很多房东直接把“满五唯一”作为卖房前提——为啥?因为不满五年,这笔税可不低!
比如你买个不满两年的房子,总价300万,那光增值税就得交300万×5.3% ≈9万!这笔钱谁出?合同没写清楚的话,最后往往是你背。
所以啊,看房时一定要问一句:“这房产证满两年了吗?”
正常情况下,个税是卖家交的,税率一般是差额的20%或全额的1%(各地政策略有不同)。
比如房东当年50万买的房,现在卖300万,中间装修花了20万,合理费用算30万,那差额就是220万,个税就是44万!太吓人了吧?所以大多数城市允许按1%核定征收,也就是300万×1%=3万,划算多了。
但注意!如果房子是“满五唯一”——也就是产权满五年,且是卖家家庭唯一住房,这项税全免!
这也是为啥“满五唯一”的房子特别抢手,不仅省税,还能砍价空间更大。
很多人以为合同上写的总价就是最终支出,结果过户时才发现还要额外付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税。
记住一句话:“净价房”不一定真净,“包税”也不一定真包。
有些中介为了促成交易,会说“房东包税”,结果合同里写的是“税费由法律规定承担方支付”,等于啥也没包,等你交钱时才发现,增值税、个税全得你来扛。
所以签合同前,务必要求明确写清:“本次交易产生的所有税费由甲方(卖方)承担”或“乙方(买方)仅承担契税”。
否则,一纸合同,可能让你多掏一辆车的钱。
去年杭州的小王看中一套学区房,总价420万,房东说“满五”,但没提“唯一”,小王觉得没问题,反正满五年就免增值税嘛。
结果过户时税务局说:这套房不是房东家庭唯一住房,个税要按差额20%算!房东当年买价才80万,差额340万,个税直接68万!房东当场翻脸:“我不卖了!”
最后协商改成按1%核定,但也得交4.2万,原本说好“税费自理”,结果合同没写清楚,小王被迫分担了一半,白白多掏2万多,加上契税6.3万,总共比预期多花了近9万。
如果当初律师介入审核合同,提前确认“满五唯一”并写入条款,这场纠纷根本不会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但对居民住房需求保障可依法减征。
财税〔2016〕36号文规定:
个人转让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全额缴纳增值税;满2年免征。
国税发〔2006〕108号文明确:
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这些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尚方宝剑”。
很多人买房只盯着单价和总价,却忽略了税费这一块“隐形成本”,在一线城市,一笔交易下来,税费动辄十几万,处理不当,相当于白干半年。
我的建议很实在:
看房先问三句话:
合同必须写清“税责归属”,别听口头承诺。
复杂情况请专业律师把关,几千块的咨询费,可能帮你省下几万块的税。
买房是人生大事,不该在“税费”这种基础问题上栽跟头,搞懂规则,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别让“不懂税”,成了你买房路上最大的坑。
买房税费怎么算?搞不清这些,多花几万块都冤得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看中一套心仪的房子,跟房东谈好价格,正准备签合同的时候,中介突然来一句:“别忘了,还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