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到底怎么判?酒后开车代价有多大?一不小心就坐牢?
就喝了一点点,离家也就几分钟车程,自己清醒得很,开一下没事的?或者朋友劝你“别叫代驾了,太贵,你这状态完全没问题”……可你知道吗?就是这一念之差,可能让你的人生从此拐了个急弯——轻则驾照吊销、罚款几千...
“就一小段路,喝得也不多,没事的。”
或者听过朋友说:“我表哥上次喝了两瓶啤酒,交警没查出来,顺利到家了。”
听着好像挺“经验之谈”,但我要告诉你——每一次侥幸,都是在拿生命和自由赌博。
今天咱们不讲大道理,也不摆冷冰冰的数据,就用最接地气的话,把“醉驾怎么判”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你是司机、是家人、是朋友,只要跟车沾边,这篇文章你就得看完。

很多人以为,酒后开车顶多是罚点钱、扣分、暂扣驾照,最多拘留几天,错了!一旦达到“醉驾”标准,这就不是行政处罚那么简单了,而是刑事犯罪,要进档案、留案底,影响一辈子。
那什么叫“醉驾”?简单说,就是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mg/100ml,这个数值是怎么来的?抽血检测说了算,哪怕你觉得自己“清醒得很”,只要仪器一测超标,法律上你就是“醉酒驾驶”。
举个例子:一瓶500ml的啤酒,正常人喝完大概30-60分钟内,酒精浓度就能接近甚至超过80,你以为“喝得少”,其实一脚油门下去,就已经踩进了刑法的雷区。
很多人以为醉驾判得轻,顶多拘役一两个月,但现实远比你想的复杂。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听起来好像不重?但你得知道:
这意味着什么?
→ 找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直接政审不过。
→ 子女将来考军校、警校?受影响。
→ 开公司当法人?可能被限制。
→ 老板开车?公司上市背景调查出问题,麻烦缠身。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刑罚立马升级:
这些都属于“从重处罚”情节,法院很可能判得更重,甚至接近6个月拘役上限,还可能不适用缓刑。
去年冬天,杭州的张先生参加同学聚会,喝了三杯黄酒,散场时他觉得离家才3公里,自己走路都稳,就开着车上了路,结果在小区门口被交警拦下,吹气检测显示112mg/100ml,抽血确认为118。
他以为交罚款就行,没想到案件直接移送检察院,最终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其拘役两个月,缓刑三个月,罚金6000元。
虽然不用坐牢,但缓刑期间不能离开市区、要定期报到、接受社区矫正,更重要的是,他的单位知道了这件事,原本要提拔的岗位直接取消,客户合作也临时中止。
他后来跟我说:“那一晚我喝的不多,但代价太大了,现在每次看到警车,心都抖。”
你看,一次“无所谓”的选择,换来的是人生的连锁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
饮酒驾车:血液酒精含量 ≥20mg/100ml,但 <80mg/100ml;
醉酒驾车:血液酒精含量 ≥80mg/100ml。
别以为法律离你远,它就在你吹气那一刻,静静等着你。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刑事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一杯酒毁掉前程的人,有人是家庭支柱,有人是年轻白领,有人是创业老板……他们站在我面前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以为没事。”
可法律不会因为你“以为”而网开一面。
我想告诉你三句话: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方向盘握在手里,命也在你手里,别让一时的侥幸,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安全回家的方式有很多,但醉驾,永远不该是你的选项。
醉驾怎么判?酒后开车后果有多重?一文说清别再侥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就一小段路,喝得也不多,没事的。” 或者听过朋友说:“我表哥上次喝了两瓶啤酒,交警没查出来,顺利到家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