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了一巴掌,该报警还是私了?打人者真能赔钱就完事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却突然被人推搡、辱骂,甚至一巴掌甩在脸上?那一刻,脸上的火辣感还没散,心里的委屈、愤怒、羞辱早就炸开了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该还手?”“报警有用吗?...
咱们平时看新闻,总听到“造成轻伤二级”“涉嫌故意伤害罪”,很多人一头雾水:到底啥叫轻伤?是不是听起来“轻”,就真的不严重?打一巴掌、推一下,会不会构成轻伤?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把“轻伤”这件事掰扯清楚。
先说结论:“轻伤”不是你感觉的“轻微受伤”,而是法律上的一套严格标准,它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甚至能直接决定一个人要不要坐牢。

很多人以为,轻伤就是“不重”,皮外伤、擦破点皮那种,错!大错特错!
在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014年施行)是判断伤情等级的唯一依据,这个标准把伤情分成三类:轻微伤、轻伤、重伤,注意,这里没有“中伤”这种说法,别自己编词。
重点来了:只要构成轻伤,哪怕对方没流血、没住院,都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别再说“不就是打了一下嘛,又没进医院”——进了医院不一定算轻伤,没进医院也可能构成轻伤。
我办过不少案子,当事人一脸无辜:“我就推了他一下,他自己摔的,关我啥事?”结果人家CT显示肋骨骨折两根,鉴定为轻伤二级,最后赔钱+判刑,悔得肠子都青了。
来,给你盘点几个你以为“没事”、其实很“有事”的情况:
看到没?很多你认为“不至于”的动作,只要造成特定后果,法律上就是“轻伤”。
伤情鉴定必须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医生随便写个诊断就行,派出所会委托有资质的鉴定中心做专业评估。
去年我代理一个案子,老王和邻居因为楼道堆杂物吵起来,对方骂得难听,老王一时冲动,冲上去一拳打在对方鼻子上,对方当场流血,送医后确诊:鼻骨粉碎性骨折。
一开始老王觉得,“不就流个鼻血嘛,我赔医药费得了”,可一个月后,派出所通知他:对方做了伤情鉴定,鼻骨骨折构成轻伤二级,案件已立为刑事案件。
老王赔偿8万元取得谅解,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虽然没坐牢,但案底留在身上,孩子以后考公政审都受影响。
你说冤不冤?就因为一秒钟的冲动,换来的是一辈子的代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明确:
对于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
也就是说,一旦鉴定为轻伤,公安机关就必须作为刑事案件处理,不能“调解了事”——除非被害人自愿谅解,且情节轻微,才可能争取不起诉或缓刑。
说到底,“轻伤”这个名字太容易误导人了,它不是医学概念,而是法律门槛,跨过去,就是刑事犯罪;跨不过去,最多行政拘留。
我给你的建议是:
法律不看你动机有多“正义”,只看结果有没有“轻伤”。
别让一时冲动,毁了自己一辈子。
该认错时就认错,该赔钱时别犹豫,但千万别动手。
毕竟,在法律面前,一巴掌,可能值十万块+一张刑事案底。
这笔账,你怎么算,都不划算。
咱们平时看新闻,总听到“造成轻伤二级”“涉嫌故意伤害罪”,很多人一头雾水:到底啥叫轻伤?是不是听起来“轻”,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