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不还钱还敢继续借?三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底线!
朋友当初信誓旦旦说“下个月一定还”,结果拖了半年都没动静,更离谱的是——他还反过来找你借钱? 这年头,“老赖”已经不是躲着不见人那么简单了,他们越来越“聪明”:一边欠着债不还,一边又装可怜、编理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或熟人找你借了几万块,当初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见不着,更离谱的是,这家伙一边赖着你的钱不还,一边又在朋友圈晒新手机、新车,甚至还在别的平台继续借钱周转?听到这儿,是不是血压都上来了?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面对这种“老赖式”操作——既不还旧账,又想借新钱,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认栽,还是能真正把他们“治”得服服帖帖?

首先得明白一件事:借钱不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很多人觉得“人家没钱嘛,催也没用”,于是选择放弃,可现实是,很多老赖根本不是真穷,而是利用人性的善良和法律意识的薄弱,在钻空子。
最让人气愤的,就是那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套路,他欠你十万不还,转身又去跟别人借八万,甚至还能从某些网贷平台贷出钱来,为什么?因为多数人不会起诉,不会申请强制执行,更不知道怎么查对方财产,而这些平台呢,风控审核往往只看征信,不看你有没有被民间借贷纠纷起诉过,这就给了老赖可乘之机。
那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保留所有证据,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哪怕是手写的)、录音通话,全都存好,别小看这些,法庭上它们就是你的“子弹”。
第二,果断起诉,很多人怕麻烦、怕花时间,但你要知道,只要金额超过三千,法院就该管,哪怕对方现在没财产,也可以先拿到胜诉判决,这个判决不是废纸,它是你未来追债的“通行证”。
第三,申请强制执行+财产调查,判决生效后,立即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你可以要求法院查他的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支付流水,查房产、车辆、保险、公积金,甚至他名下有没有注册公司,你会发现,很多嘴上说“没钱”的人,其实资产不少。
更狠的一招:向法院申请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黑名单”),一旦上了这个名单,他坐不了高铁、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孩子上私立学校都受限,连芝麻信用分都会暴跌,这不仅是惩罚,更是震慑。
还有些人问:“他现在还在到处借钱,能不能举报?”当然可以!如果你掌握他明知无力偿还却仍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的证据,比如伪造收入证明、隐瞒负债情况去贷款或借款,这就可能涉嫌诈骗罪,虽然民事借贷和刑事诈骗界限要谨慎把握,但只要有线索,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让司法机关介入调查。
以案说法: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借给前同事张某15万元做资金周转,约定半年归还,结果到期后张某各种推脱,后来干脆失联,更气人的是,小林偶然发现张某不仅换了新车,还在某社交平台直播炫耀“创业成功”,小林找到我,我们迅速整理证据起诉,法院三个月内判令张某还款并支付利息。
判决下来后,张某依旧装死,我们立即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查控系统发现他在外地有一套闲置房产,立刻查封,并对其采取限高措施,没过多久,张某主动联系小林求和解——因为他儿子要出国留学,买不了机票,张某一次性还清本息共18万,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你不追,债就不会自己回来;你一动真格,老赖立马慌神。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老赖之所以猖狂,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大,而是因为太多人选择了沉默。每一次合法维权,都是对公平正义的一次捍卫,面对欠钱不还还敢继续借钱的人,别再当“老实人”,收集证据、及时起诉、申请执行、推动信用惩戒,每一步都在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打破“借钱的是大爷”这种畸形观念,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恶意逃债的行为,你勇敢站出来维权,不只是为了拿回自己的钱,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添一块砖。
别再问“他都这样了我还能怎么办”,而是要问自己:“我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答案只有一个: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或熟人找你借了几万块,当初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