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率怎么计算?企业HR必须掌握的关键公式!
离职率是衡量企业人才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但很多hr甚至管理者对其计算方法并不清晰,错误的计算方式可能导致误判公司人才稳定性,进而影响管理决策,到底该如何科学计算离职率?不同行业的标准又该如何参考?
离职率的正确计算公式
离职率的计算并非简单粗暴的“离职人数÷总人数”,而是需要结合时间周期和员工基数,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计算方式:
月度离职率
适用于短期人才流动分析,公式为:
离职率 = (当月离职人数 ÷ 当月平均在职人数)× 100%
当月平均在职人数 = (月初在职人数 + 月末在职人数)÷ 2
示例:某公司1月初有100人,1月末有95人,1月离职5人。
平均在职人数 = (100 + 95)÷ 2 = 97.5人
离职率 = (5 ÷ 97.5)× 100% ≈ 5.13%
年度离职率
适用于长期人才稳定性评估,公式为:
离职率 = (全年离职人数 ÷ 年度平均在职人数)× 100%
年度平均在职人数 = (年初人数 + 年末人数)÷ 2
示例:某公司年初200人,年末180人,全年离职30人。
平均在职人数 = (200 + 180)÷ 2 = 190人
离职率 = (30 ÷ 190)× 100% ≈ 15.79%
影响离职率的三大核心因素
- 行业特性:如互联网行业平均离职率15%-20%,制造业可能低至5%-10%。
- 企业规模:中小企业离职率通常高于大企业,稳定性较差。
- 管理文化:员工满意度低、薪酬不合理、晋升通道不畅均会推高离职率。
HR如何降低离职率?
- 定期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管理问题。
- 优化薪酬与福利体系,确保市场竞争力。
- 建立清晰的晋升通道,减少人才流失。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归属感。
相关劳动法条参考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解除时,用人单位应一次性结清工资。
小编总结
离职率不仅是数字,更是企业人才管理的“晴雨表”,正确计算并分析离职率,才能精准发现问题、优化管理,HR和管理者应结合行业标准,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真正降低员工流失,提升组织稳定性。
你的公司离职率是多少?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欢迎留言讨论!
离职率怎么计算?企业HR必须掌握的关键公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想知道网贷逾期记录在哪查?看这里就对了!
« 上一篇11小时前
网贷即将逾期怎么办?该找哪个部门求助?
下一篇 »1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