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借钱不还的老赖多吗?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金融债务3秒前1

说实话,这几年我作为执业律师,接触最多的民间纠纷之一,朋友借钱不还”,以前大家觉得熟人之间开口借几千、上万块钱,写个借条都显得生分,可现在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钱借出去容易,要回来难,有人借了三五千,几年都没动静;有人借出十几万,对方直接玩失踪,于是大家开始问:现在借钱不还的老赖,是不是真的变多了?

我的回答是:不是老赖变多了,而是信用成本太低了。

现在借钱不还的老赖多吗?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以前人情社会讲脸面,欠钱不还会被街坊邻居戳脊梁骨,但现在,信息碎片化、人际疏离,很多人换个手机号、搬个家,就能躲得干干净净,再加上有些人打心底里觉得:“我又没犯法,法院也拿我没辙”,于是心安理得当起了“职业老赖”。

但我要明确告诉你:借钱不还,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很多人以为老赖能赖一辈子,其实不然,只要你保留好证据,走对法律程序,大部分债务都是可以追回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在借钱那一刻,就做好“万一他不还”的准备。

口头借款行不行?可以,但风险极高,我建议哪怕亲兄弟,也最好用微信文字确认:“你借我两万,下个月发工资还”,这种聊天记录在法庭上就是有效证据,如果金额较大,一定要签书面借条,写清楚借款人、出借人、金额、利息(如有)、还款时间,最好再附上身份证复印件和转账记录。

还有人说:“他现在没钱,起诉也没用。” 这是个误区,起诉的目的不仅是马上拿回钱,更是固定债权、进入执行程序、限制对方高消费,一旦被列入失信名单,坐不了高铁、贷不了款、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很多老赖撑不了多久就会主动联系你还钱。

更狠的一招是:申请财产调查,法院可以查他的银行流水、微信支付宝交易记录,甚至他偷偷用别人名字买的房、车,我经手过一个案子,对方说自己“一穷二白”,结果我们通过线索发现他每月给情人转账八千,最终法院认定这是隐匿财产,强制执行还款。

别再说“现在老赖太多要不回来了”,真正的问题不是老赖多,而是大多数人不懂法、不敢告、怕麻烦,而正是这种沉默,助长了老赖的气焰。


以案说法:五万块借出去三年,她靠一张微信截图打赢官司

我去年代理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借给同事五万元应急,说是三个月就还,结果三年过去了,对方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李女士几乎放弃,直到找到我。

我们翻出当年的微信聊天记录:她说:“这五万我周转一下,月底发奖金就转你。” 李女士回复:“行,我转你了,记得还。” 紧接着是一笔五万元的转账凭证,虽然没有借条,但这组对话+转账记录,构成了完整的借贷合意与交付事实。

我们起诉后,对方开庭缺席,法院依据《民法典》第667条,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全额返还本金,执行阶段,我们申请查控,发现他在用妻子账户收工资,最终通过追加执行措施,把钱追了回来。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不是所有证据都要完美,但你得有意识地留下痕迹。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录音等,只要真实、合法、与案件相关,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律师总结:

别让善良成为别人利用的漏洞,借钱本身是善意,但必须用理性来保护这份善意。
我现在给所有咨询的朋友一句话建议:可以帮人,但别让自己陷入被动。
借之前想清楚三个问题:他为什么借?有没有还款能力?万一不还我能不能接受?
如果答案模糊,宁可婉拒,也不要事后撕破脸。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你的每一次沉默,都在为老赖铺路;
而你的每一次依法维权,都在为社会信用添砖加瓦。

钱可以少赚,但底线不能丢。
该借的时候大方,该要的时候坚决——这才是成年人最清醒的善良。

现在借钱不还的老赖多吗?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刑事被告人亲友怎么聘请律师?遇到阻碍怎么办?
« 上一篇2分钟前
×
18
2025 11

现在借钱不还的老赖多吗?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说实话,这几年我作为执业律师,接触最多的民间纠纷之一,朋友借钱不还”,以前大家觉得熟人之间开口借几千、上万块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