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不还,录音能当证据吗?遇到孙宁式老赖怎么办?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好心借出去几万块,对方当初说得天花乱坠:“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等项目回款第一时间打给你!”结果呢?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见面就装傻充愣,甚至反咬一口说“谁让你主动给的,我又没写...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结果到期后对方装失联、玩消失,电话不接,信息不回,朋友圈倒是天天更新——旅游、聚餐、晒新车,就是不提还钱的事,你说气不气?尤其是那笔钱对你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比如整整10万元。
这时候你心里可能五味杂陈:要不要撕破脸?打官司有用吗?光有聊天记录能不能赢?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多年的老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当“老赖”欠你10万不还,到底该怎么办?关键一步做错,钱可能真的就打了水漂。

先说结论:只要有真实借贷关系的证据,哪怕没写借条,也完全可以起诉追回!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白纸黑字的借条才算数,其实不然,现在的法院判案讲的是“事实+证据链”,不是非得一张借条才成立借贷关系,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通话录音、甚至支付宝备注,都能成为“呈堂证供”。
举个真实案例:我去年代理的一位当事人张女士,借给前同事8万元,当时碍于情面没写借条,只是在微信里说“周转两个月就还”,结果三个月过去,对方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脱,张女士急了,但手里只有聊天记录和两笔银行转账记录。
我们接手后,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
开庭那天,对方代理人还想狡辩说是“投资款”,但我们提交的聊天记录中明确写着“这8万是借你的,月底发了奖金就还”,再加上银行流水一一对应,法官当庭认定借贷关系成立,最终判决对方连本带息偿还,执行局还查封了他的公积金账户。
你看,没有借条,照样打赢!
以案说法:微信聊天记录到底算不算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电子数据包括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记录(如微信、QQ)、网页、博客、微博客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能用 ≠ 好用,很多老百姓自己去打官司,拿着手机截图就上法庭,结果被对方一句“这不是我的号”直接否掉,为什么?因为缺乏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你得证明:
别再觉得“他朋友圈都晒新车了,法官肯定信我”——法律只认证据,不认情绪。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律师总结:
面对老赖欠钱不还,别忍,别拖,更别指望“他良心发现”,10万元不是小数目,拖一年利息损失几千块,还可能错过三年诉讼时效,记住这五步: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善良要有锋芒,借钱不是施舍,而是基于信任的契约。当这份信任被践踏,法律就是你最硬的后台。
别让“不好意思”成了老赖的保护伞,该出手时就出手,你的10万,值得被认真对待。
老赖借钱不还10万怎么办?微信聊天能当证据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结果到期后对方装失联、玩消失,电话不接,信息不回,朋友圈倒是天天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