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玩失踪?手把手教你揪出老赖的老底!
普通人如何查“老赖”?这几招实用又合法 “老赖”欠钱不还还玩消失?别急!普通人也能用合法手段摸清他的底细。 第一步: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一键锁定” 登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糟心事?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见面装傻充愣,更离谱的是,他朋友圈天天晒旅游、发聚餐,就是不提还钱的事,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能不能把他名字发群里曝光?能不能贴大字报“此人是老赖”?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会不会反被他告个侵犯名誉权?
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掏心窝子跟你说说:面对借钱不还的老赖,情绪发泄没用,合法有效才是王道。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曝光”,微信群里发个截图,配上一句:“某某某欠钱不还,大家小心!”或者在小区公告栏贴个纸条,写上对方姓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觉得这样能逼他还钱,还能警示他人。
但你要知道——这很可能已经踩了法律红线。
《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哪怕你说的都是事实,哪怕对方确实赖账,但如果你在公开场合传播其个人信息、债务情况,且带有贬损性语言(人渣”“骗子”),就可能构成侵权。
我见过太多案子:债权人本是受害者,结果因为“曝光”行为反被起诉,法院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几千甚至上万元,钱没要回来,还倒贴一笔,你说冤不冤?
所以记住一句话:维权可以,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别急着发火,也别想着“社会性死亡”就能解决问题,真正的高手,靠的是策略和证据,我给你一套经过实战验证的“追债三板斧”:
很多民间借贷纠纷败诉,不是对方赖账,而是你自己没证据。
你说他借了你五万,可转账记录呢?借条呢?聊天记录删了没?语音还在不在?
立刻做三件事:
证据齐全,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别再私下发“你到底还不还?”这种情绪化消息。
改成正式语气,
“某某,根据我们于2023年5月10日的约定,你向我借款人民币30,000元,原定于2023年8月10日前归还,截至目前尚未收到还款,现正式通知你,请于7日内履行还款义务,否则我将依法采取进一步措施维护权益。”
这条信息发微信、短信都可以,关键是要让对方收到,并保留记录,这是将来打官司时证明“催收过”的重要依据。
如果对方依然装死?别犹豫,直接起诉!
现在法院对民间借贷案件处理非常高效,小额诉讼程序最快一个月就能出判决。
胜诉后,如果对方仍不还钱,你可以:
这才是真正的“曝光”:由国家公权力背书的信用惩戒,比你在群里吼一百句都管用。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张某借给同事李某四万元,到期不还,张某一怒之下在公司群发了李某的照片和借款详情,配文“警惕人前装好人,背后欠钱不认账”。
李某随即报警,并起诉张某侵犯名誉权,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借款属实,但张某在未通过司法程序确认债务的情况下,公开传播他人隐私信息,造成李某社会评价降低,构成侵权。
最终判决张某在公司群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而那四万块,李某至今没还。
你看,本是受害者,反倒成了被告,赔了夫人又折兵。
朋友们,借钱不还确实让人愤怒,但愤怒解决不了问题。
真正的强者,不是嗓门最大那个,而是最懂规则、最会用规则的人。
曝光老赖看似解气,实则风险极高;而依法起诉、申请执行,才是真正让老赖付出代价的方式。
✅ 借钱一定要留证据:转账+借条+明确用途;
✅ 催收要留痕迹:书面通知优于口头争吵;
✅ 解决要靠法院:公权力的威慑,远胜私人羞辱。
别让一时冲动,毁了你本该赢的局面。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纵容滥用权利的报复者。
你若光明,自有天理相护;你若守法,终将正义得偿。
借钱不还还玩失踪?曝光老赖有用吗?手把手教你合法追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糟心事?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见面装傻充愣,更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