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老赖借钱不还怎么办?找不到人能报警吗?
在咱们皖北这片地界上,临泉县人情味浓,邻里之间讲的是“信义”两个字,可这几年,借钱容易要钱难,不少人辛辛苦苦攒点钱借出去,结果对方一转身成了“人间蒸发”的老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连家门都搬了——这口...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兄弟,就借一阵,年底一定还!”结果一年、两年、五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不见,更气的是,对方日子照常过,车照开,饭照吃,就是不还钱,这种人,我们俗称——“老赖”。
最近在安徽临泉,就有这么一位叫余运民的“名人”,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好事出名,而是因为——他欠钱不还,拖了快十年,成了当地人口中的“经典案例”,有人问他要钱,他说“手头紧”;再问,他说“等拆迁款下来”;等到拆迁都完了,他人搬了新家,钱却一分没还。

你说气不气?但比生气更重要的,是搞清楚:面对这种长期赖账的人,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办?是认栽,还是真能把他送上法庭、关进拘留所?
咱们来捋一捋这类案子的几个关键点。
很多人觉得“都是熟人,打官司伤感情”,于是选择忍气吞声,可你想啊,你越是退让,对方越觉得你好欺负,余运民这类人,最擅长的就是拿“情分”当挡箭牌,一边吃着你的信任,一边把你的血汗钱当零花钱花。
证据!证据!证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光有聊天记录不行,光有口头承诺也不行,真正能上法庭站得住脚的,是借条、转账记录、录音、证人证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你当初是微信转账,备注写的是“借款”,那还好办;要是写了个“吃饭AA”,法院一看就可能认定是消费,不是借贷。
别以为法院判了就万事大吉,现实中,很多人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就是因为对方名下没财产,这时候就得靠“执行”环节发力——查他的银行账户、查封房产、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甚至可以申请司法拘留,对,你没听错,欠钱不还情节恶劣的,是能被拘留的!
像余运民这种长期躲债、转移资产、装穷耍横的,完全符合《民事诉讼法》和《刑法》里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只要债权人坚持追责,法院一旦查实,轻则拘留15天,重则判刑坐牢。
以案说法:
2020年,临泉县法院曾审理一起民间借贷案,原告张某与被告余运民相识多年,2013年余运民以“承包工程缺资金”为由,向张某借款18万元,约定一年内归还,张某出于信任,仅有一张手写借条和几笔银行转账记录,结果到期后,余运民先是推脱“工程款没到账”,后来干脆失联。
张某无奈起诉,法院经审理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余运民限期偿还本金及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余运民拒不履行,名下账户无余额,但其子女名下却有房产登记,且本人日常出入高档场所、驾驶新车,张某申请强制执行并举报其涉嫌转移财产。
执行法官调查发现,余运民确有多次大额资金转移行为,与其宣称“无偿还能力”严重不符,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并依法作出司法拘留15日决定,目前该案仍在持续执行中,张某也已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其拒执罪责任。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不会因为时间久就失效,也不会因为你躲得深就放弃追究。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面对“余运民式老赖”,千万别觉得“他穷就算了”“算了,几十万买个教训”,这不是钱的事,是底线的问题,法律赋予你的权利,你不争取,别人只会更嚣张。
记住四句话:
第一,借钱一定要留痕;
第二,逾期尽早起诉,别拖;
第三,判决后坚决申请执行,盯住法院动作;
第四,发现对方有钱不还,果断举报拒执罪。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而你要做的,就是不让它迷路。
别让诚信为他人买单,更别让法律沦为一纸空文。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八个字,不该只挂在嘴上,更该刻进每一个“老赖”的骨子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兄弟,就借一阵,年底一定还!”结果一年、两年、五年……电...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