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楚这3个关键点再说!

金融债务35秒前1

朋友借了你两万块,说好三个月还,结果一年过去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见面就装傻?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这人是不是成了‘老赖’?法院能不能把他抓起来?”

今天咱就不整那些虚的,我以一个干了十几年民商事案件的老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借钱不还,到底会不会被定为“老赖”?背后有哪些你必须知道的法律真相?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楚这3个关键点再说!


“老赖”不是骂人话,是法律上的“失信被执行人”

首先得澄清一个误区——“老赖”这个词,听着像街头骂街用的,其实它有个正式名字: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满足特定法律程序之后,才会被官方“盖章”认定为老赖。

光是“欠钱不还”这四个字,还不足以把你朋友送进黑名单,法院不会因为你口头说“他没还我钱”,就立马贴张“此人是老赖”的标签,它有一套严格的流程:

  1. 你得先起诉——把对方告上法院;
  2. 法院得判——判决书明确写“被告应在XX日内偿还借款”;
  3. 判决生效后他还不还——你申请强制执行;
  4. 执行阶段他仍拒不履行——比如隐匿财产、转移资产、玩失踪……
  5. 这时候,法院才能把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所以你看,从“欠钱”到“老赖”,中间隔着一场官司和一次执行程序,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还钱就是老赖,其实是把法律程序想得太简单了。


哪些行为才真会被列为“老赖”?

根据最高法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法院可以依法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

  •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
  • 转移、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 虚假申报财产状况;
  • 违反限制消费令(比如明明欠钱,还坐飞机头等舱、住星级酒店);
  •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

举个例子:老王借了5万块,法院判他还钱,他也收到了判决书,执行法官让他申报财产,他却谎称“没钱、靠低保生活”,结果查出来他在郊区有套房,名下还有辆车,这种就是典型的“有能力履行却拒不执行”,妥妥地被列入失信名单,俗称“老赖”。

但反过来,如果对方真的失业、重病、无力偿还,哪怕拖着不还,法院也不会轻易贴“老赖”标签,法律讲的是“恶意逃避”,而不是“暂时困难”。


以案说法:闺蜜借钱买包不还,最后上了征信黑名单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当事人小李借给闺蜜小美3万元,说是应急用,结果半年后小美不仅不还,还在朋友圈晒新包包、出国旅游照,小李忍不了,来找我咨询。

我们第一时间固定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虽然手写的,但有签名),然后起诉,法院很快判决支持还款,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发现小美银行卡里有存款,却故意不还;而且她名下还登记了一辆代步车。

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高消费,小美连高铁都坐不了,更别说出国了,她这才慌了,主动联系小李还清本金加利息,请求移出黑名单。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有证据、走程序、盯执行,才是追债的关键,光生气没用,得动真格的。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得记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2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纳入失信名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失信人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消费等。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法律武器”。程序正义比情绪宣泄更有力量


律师总结:别急着骂“老赖”,先做好这三件事

  1. 保存证据:借条、转账记录、聊天截图,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证据,再铁的道理也打不赢官司。
  2. 及时起诉:诉讼时效是三年,别等过了时效才想起来要钱,越早行动,对方财产越容易查清。
  3. 申请执行要果断:判决胜诉只是第一步,申请强制执行才是让“纸面权利”变成“真金白银”的关键。

最后说句实在话: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善良,愿意帮朋友,没问题;但当善意被辜负时,你也完全有权拿起法律武器,守住自己的底线。

借钱不还,不一定立刻就是“老赖”,但只要你依法维权、步步为营,那个逃避责任的人,终将无处可逃。

别怕麻烦,因为你的每一步坚持,都在让这个社会变得更讲规则一点。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楚这3个关键点再说!,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逾期贷款催收记录表格怎么用?催收失败怎么办?
« 上一篇3分钟前
×
08
2025 11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楚这3个关键点再说!

朋友借了你两万块,说好三个月还,结果一年过去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见面就装傻?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