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收益怎么算?赚了还是亏了,一招看懂不被忽悠!
打开基金账户,看到“累计收益+8.6%”,心里一喜,觉得自己赚了不少;可再一看“持有金额比买入时还少”,顿时一头雾水——这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基金到底怎么算收益?普通人该怎...
投了一笔钱进基金、股票或者理财产品,过了几个月打开账户一看,数字涨了,心里一喜——“哎哟,赚钱了!”可再仔细一算,发现连银行活期利息都跑不赢?更别说通货膨胀了,这时候你就懵了:到底我这算不算赚?投资收益到底该怎么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投资收益不是看“赚了多少”,而是要看“回报率”和“实际购买力”,这才是衡量你投资成败的核心指标。

很多人算收益就是简单粗暴:
 “我投了10万,现在变成11万,赚了1万,收益率10%!”——听起来挺美,对吧?
但等等,先别高兴太早,这个算法漏掉了几个关键点:
时间成本:你是用一年赚的10%,还是用了五年?年化收益率才是硬道理。
 一年赚10%,年化10%;五年赚50%,年化其实只有约8.45%(用复利公式计算),谁更强?一目了然。
费用扣除:申购费、管理费、赎回费……这些都在悄悄吃掉你的利润。
 比如你买基金,看似涨了12%,但扣掉1.5%的手续费,实际到手只有10.5%。
通胀影响:今年CPI涨了3%,你赚了5%,那真实收益其实是5% - 3% = 2%,也就是说,你的钱只比去年多买了2%的东西。
真正该关心的是“实际年化收益率”,也就是:
 👉 扣除所有成本 + 考虑时间周期 + 抵消通胀之后,你还剩下多少。
简单收益率
 公式:(当前价值 - 初始投入)÷ 初始投入 × 100%
 适合短期、一次性投资,比如你炒股一周赚了5%,可以用这个快速估算。
年化收益率
 公式:(1 + 总收益率)^(1/年数) - 1
 比如三年总收益60%,年化 ≈ (1.6)^(1/3) - 1 ≈ 16.96%
 这样才能横向比较不同期限的投资项目。
内部收益率(IRR)
 适合定投、分期投入的情况,比如你每月定投1000元买基金,两年后卖出,这时候就得用IRR模型来算真实回报,普通计算器搞不定,建议用Excel的IRR函数。
小贴士:支付宝、理财通这些平台显示的“近一年收益率”,大多是年化数据,但未必包含申赎费用,记得自己再核对一遍。
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
 你看到某P2P产品年化15%,心动了?可万一平台暴雷,本金全没了,那收益率是多少?——负100%!
理性投资者不仅要算“能赚多少”,还要评估“可能亏多少”。
 可以参考一个简单原则:
 ✅ 收益率 > 同期国债利率 + 通胀率 + 风险溢价(至少3%-5%),才值得考虑。
老张退休后有50万闲钱,听邻居推荐买了某“高息养老理财产品”,号称年化12%,保本保息,他一算:50万×12%=6万,比银行利息高多了,立马投了。
结果呢?一年后公司跑路,警方立案调查,资金追回不到30%,老张实际亏损35万,收益率为-70%!
问题出在哪?
 他只看了宣传的“预期收益”,没查公司资质,也没搞懂产品底层资产,更重要的是,他没算风险成本——这种非持牌机构的“保本”承诺,根本不受法律保护!
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当地金融监管的典型案例,提醒所有人:收益再诱人,也得先问一句:这钱到底去哪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二条
 公开发行证券,必须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未经核准不得向公众募集资金。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非法集资中获取经济利益;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如果平台虚构项目骗你投资,合同可能自始无效。
这些法条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若无合规背书,极可能是陷阱。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金融律师,我想告诉你:
投资的第一课,不是怎么赚最多的钱,而是学会算清楚“真实的收益”。
你要养成三个习惯:
 1️⃣ 看收益必看期限,算年化;
 2️⃣ 算回报必扣成本,看净额;
 3️⃣ 贪高息必查资质,防踩雷。
真正的财富增长,不在于一次暴利,而在于长期稳健的复利积累。
 别让一时的数字迷惑了双眼,也别让无知把辛苦钱送进别人的口袋。
下次再有人跟你吹“稳赚15%”,你可以微微一笑,反问一句:“您这收益,是按什么算法?经得起法律和时间检验吗?”
——这才叫,聪明投资,从懂法开始。
投资收益怎么算?赚了还是亏了,一招看懂账本背后的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投了一笔钱进基金、股票或者理财产品,过了几个月打开账户一看,数字涨了,心里一喜——“哎哟,赚钱了!”可再仔细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