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怎么判刑?打人赔钱就能了事?这些后果你可能没想到!
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那个总在讲“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张律师,今天咱们聊个特别接地气的话题:轻伤怎么判刑? 很多人以为,打架嘛,只要没出人命,最多拘留几天、赔点钱就过去了,甚至有人觉得,“我认错态...
“不就是动了下手嘛,最多算个轻伤,赔点钱不就完事了?”
我理解这种想法——毕竟在街头巷尾,小摩擦、小冲突太常见了,可现实是,很多你以为“小事一桩”的行为,一旦涉及人身伤害,可能瞬间从邻里纠纷升级成刑事案,我就以一个执业多年律师的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轻伤到底怎么判刑?赔钱真的能“买平安”吗?
先说结论:构成轻伤,就已经触犯刑法,不是赔钱就能轻轻松松翻篇的事。

咱们国家的《刑法》里有个罪名叫“故意伤害罪”,规定得很清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注意啊,是“轻伤以上”——也就是说,只要法医鉴定达到轻伤标准,哪怕对方没住院、没破相、第二天照常上班,你也已经涉嫌犯罪。
那很多人会问:“我都赔钱了,还取得谅解了,还能判刑吗?”
当然可能!赔偿和取得谅解,属于“量刑情节”,它影响的是判得重还是轻,而不是“要不要判”。
举个例子:
同样造成轻伤二级,A拒不认错、不赔钱,那法院很可能顶格判到两年半;而B积极赔偿、真诚道歉、拿到对方书面谅解书,可能最后判六个月缓刑,不用坐牢。
但请注意:缓刑也是刑!案底会跟着你一辈子,考公、参军、进国企……都会受影响。
再说个关键点:轻伤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有人觉得“他都没去医院,能算轻伤?”大错特错!轻伤是由司法鉴定机构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严格评定的,比如肋骨骨折两根、鼻骨粉碎性骨折、面部缝了六针以上……这些都可能构成轻伤二级。
别拿“感觉不严重”当挡箭牌,法医说了才算。
还有一个误区:“我是正当防卫,所以没事。”
听着理直气壮,但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非常严格,如果你明明可以跑,却冲上去打人;或者对方已经倒地求饶,你还继续踹,这就不叫防卫,叫“防卫过当”甚至“故意伤害”,法院不会因为你“一时冲动”就网开一面。
以案说法:一次推搡换来一年缓刑,值吗?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和邻居因为楼道堆杂物吵起来,对方骂得难听,老张一怒之下推了对方一把,那人后脑勺磕到墙角,送医诊断为“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鉴定构成轻伤一级。
老张当时根本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心想“就是推了一下,至于吗?”结果对方报警、立案、走刑事程序。
后来老张赔了八万块,对方签了谅解书,我也尽力争取,最终法院判了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
听起来没坐牢,但老张是社区干部,这下工作保不住了,孩子考警校政审也没通过。
他后来跟我说:“早知道推那一把要付出这么大代价,我宁可忍着。”
你看,一次情绪失控,换来的是全家人的前途受阻,值得吗?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法部发布):
明确规定了轻伤一级、轻伤二级的具体医学标准,是司法鉴定的唯一依据。
律师总结:
轻伤不是“小伤”,而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门槛”。
赔钱、道歉、取得谅解,这些是减轻处罚的“救命稻草”,但绝不是“免罪金牌”。
真正的智慧,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克制。
遇到冲突时,记住三句话:
能退一步,就别上前一步;
能讲道理,就别动手动脚;
能报警处理,就别私力报复。
法律从不鼓励“以暴制暴”,它保护的是秩序,惩戒的是冲动。
别让一时的情绪,毁掉一生的安稳。
你手里握着的,不只是拳头,更是你未来的人生选择权。
——一名不愿看到更多家庭因冲动破碎的执业律师
轻伤怎么判刑?打人赔钱就能了事?这些法律真相你必须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不就是动了下手嘛,最多算个轻伤,赔点钱不就完事了?” 我理解这种想法——毕竟在街头巷尾,小摩擦、小冲突太常...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