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了钱还能追回来吗?诈骗到底怎么定罪才靠谱?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突然接到一个“客服”电话,说你网购的包裹丢了,要给你理赔;或者微信上有个“老同学”找你借钱救急,转完才发现头像早就被人换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背后可能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诈骗,...
手机突然收到一条“中奖通知”,点进去填了信息,结果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或者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个“高富帅”,聊着聊着就被诱导投资,最后人财两空,更离谱的是,有人冒充公检法打电话,吓得你赶紧转账“自证清白”……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实实在在的诈骗罪。
很多人被骗后第一反应是崩溃、羞愧,甚至不敢报警,总觉得“丢人”“追不回来了”,但我想告诉你:别慌,也别自责,法律站在你这边,追回损失,真不是没可能。

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刑事律师视角,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诈骗罪到底怎么量刑?什么样的情况会重判?被骗之后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先划重点:不是所有“骗钱”都叫诈骗罪,刑法上的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
举个例子:
关键点就三个:
满足这三个,基本就踩进刑法第266条的“雷区”了。
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骗我五万块,能坐牢吗?”
 答案是:不仅能,而且很可能判得不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按金额和情节分为三个档次:
| 金额/情节 | 量刑标准 | 
|---|---|
| 数额较大(3千元至3万元以上) |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 
| 数额巨大(3万元至50万元以上) |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注意:这里的“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比如骗了50万,就可能直接跳到“十年起步”。
但这还不是全部,如果骗子有这些行为,哪怕金额不大,也可能从重处罚:
这些都属于“从严惩处”的范畴,法院通常不会轻判。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王女士通过某社交平台认识了一位“金融男”,两人聊了两个月,对方晒豪车、晒账户、晒公司牌照,还带她“投资”一个所谓的“内部项目”,王女士陆续转了87万,结果平台登录不了,人也消失了。
报案后警方顺藤摸瓜,抓获一个12人的诈骗团伙,主犯陈某曾是程序员,搭建虚假投资平台,专门针对单身女性实施“杀猪盘”诈骗,陈某因诈骗金额特别巨大、且系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
这个案子让我印象很深,王女士一开始不愿报案,怕家人知道“网恋被骗”丢脸,但我告诉她:“你不是傻,是对方太专业。”
 骗子精心设计话术、伪造身份、操控情绪,普通人很难识别。受害者不需要羞愧,该羞愧的是那些躲在屏幕后面的人渣。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标准作出了进一步细化,各地可根据经济水平略有调整,但总体框架一致。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不幸被骗,请记住我这三点建议:
第一时间报警,越快越好
 保留所有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通话录音,每拖延一分钟,钱被转移的可能性就多一分,现在很多地方有反诈中心,接警后能快速冻结账户,追回率比你想象中高。
不要试图“私了”或继续联系骗子
 有些人被骗后还想“再给他一次机会”,甚至被忽悠继续转账“解冻资金”——这是典型的二次诈骗!真正的司法程序不会让你网上转账!
配合司法机关,争取退赃退赔
 在刑事案件中,法院会责令被告人退赔被害人损失,虽然不能保证全额返还,但积极退赔的被告,量刑时可能获得从宽处理,你的配合,有助于推动案件进展。
最后我想说:
法律的意义,不只是惩罚坏人,更是保护每一个善良的人不被伤害。
 你被骗,不是因为你蠢,是因为骗子把人性弱点研究透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法律筑起一道墙,让那些躲在暗处的手,无处可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别沉默,也别独自扛,拿起电话,打110,或者找个靠谱律师聊聊。
你值得被保护,也一定会有光照进来。

手机突然收到一条“中奖通知”,点进去填了信息,结果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或者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个“高富帅”,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