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别人会坐牢吗?一句话吓出冷汗,结果真进去了!

普法百科35秒前1

跟人吵架气头上脱口而出一句“我让你混不下去”“再惹我,你知道后果”?当时可能觉得不过是一时情绪发泄,谁当真啊?可现实是——有人就因为这么一句话,被警察带走,最后还判了刑,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法律后果。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什么叫威胁罪?到底怎么判?什么时候算违法?什么时候只是嘴上逞强?

威胁别人会坐牢吗?一句话吓出冷汗,结果真进去了!


先说重点:我国刑法里没有单独的“威胁罪”这个罪名,但和“威胁”相关的法律责任,可一点不含糊,最常见的,就是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侮辱诽谤罪,还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等,只要你那句话或那个行为,让人合理地感到恐惧、人身安全受威胁,那就可能踩到法律红线。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你在朋友圈发一条:“某某某,你等着,我知道你家在哪,孩子上学路线我也清楚。”哪怕你没真动手,也没具体计划,只要对方报警,警方调查后认定你的话足以造成他人恐慌,影响正常生活,那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

更严重的是带具体行动的威胁,比如打电话说“再不还钱,我就炸你家”,哪怕你根本没有炸弹,也可能会被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最高能判十五年!

再比如,你威胁老板:“不给我升职加薪,我就把公司内部资料全发网上。”这听着像谈判筹码,但在法律上,很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因为你用了非法手段施压,意图获取不当利益。

所以别小看“一句话”的威力,法律判断的关键不是你有没有真的去做,而是你的言行是否让对方产生合理恐惧,是否扰乱了社会秩序,是否有明确的恐吓意图


以案说法|一条微信,换来七个月拘役

2023年,杭州一位张先生因与前女友分手后纠缠不清,多次发送威胁信息,其中一条写道:“你不跟我复合,我就去你公司楼下等你,让大家都知道你是怎么对我的。”后来又补了一句:“你要敢再谈恋爱,我不介意让你‘消失’。”

前女友吓得立刻报警,警方调取聊天记录,结合其多次蹲守女方住处的行为,认定张先生已构成寻衅滋事罪,法院审理认为,其言语具有明显恐吓性质,且持续骚扰已严重影响他人生活安宁,最终判处其拘役七个月,缓刑一年。

法官在判决书中特别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情感纠纷不能成为实施精神暴力的借口,一句‘吓唬吓唬’,也可能越过法律底线。”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红线千万别碰

  • 《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ia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注:这里的“恐吓他人,情节恶劣”,就是威胁行为入刑的核心依据。

  • 《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哪怕不构成犯罪,也可能被行政拘留。


律师总结|情绪上头时,记得给自己留条退路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结果付出惨痛代价,有人以为“我又没动手”,就没事;有人觉得“我只是吓唬他一下”,不至于,可法律不会因为你“本意不坏”就网开一面。

记住三点:

  1. 别把“威胁”当谈判工具——无论是感情、职场还是债务纠纷,用恐惧施压只会让事情恶化,甚至把自己送进看守所。
  2. 保留证据很重要——如果你是被威胁的一方,一定要保存短信、录音、微信记录,第一时间报警,法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3. 情绪管理是成年人的必修课——愤怒、委屈都正常,但表达方式决定了你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

一句话能暖人心,也能伤人命,在这个人人有麦克风的时代,说话的成本看似很低,但法律的账,迟早要算。

下次想开口威胁别人前,请先问自己一句:
这句话,值得我蹲几天号子吗?

—— END ——

威胁别人会坐牢吗?一句话吓出冷汗,结果真进去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婚前财产怎么公证?不办后悔,办了安心!
« 上一篇6分钟前
×
30
2025 10

威胁别人会坐牢吗?一句话吓出冷汗,结果真进去了!

跟人吵架气头上脱口而出一句“我让你混不下去”“再惹我,你知道后果”?当时可能觉得不过是一时情绪发泄,谁当真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