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告知书别慌!教你三步看懂、五招应对,关键时刻能救命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天信箱里突然多了一封盖着红章的“告知书”,抬头写着你的名字,内容却像天书:什么“限期整改”“权利告知”“拟作出处理决定”……一看就头大,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立马冒出一堆问号...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说好了各出一半钱、利润五五分,结果对方最后拿走七成;或者租房时房东口头答应“住满一年就续租”,结果到期前一个月突然通知你“房子不租了”;再比如,公司承诺年底双薪,年底却说“要看业绩”,这些看似“讲情义”的约定,一旦没有落实到纸上,往往就成了空头支票。
很多纠纷的根源,不是人品问题,而是缺少一份真正有效、清晰、可执行的双方协议书,很多人以为“签个字就行”,但事实上,一份合格的协议书,远不止“签字画押”那么简单,我就从一个老律师的角度,手把手教你:怎么写、怎么看、怎么用好双方协议书,避免踩坑、守住权益。

我见过太多人拿着网上下载的“通用合同模板”直接套用,改个名字、填个金额就签字,这种做法,轻则条款模糊引发争议,重则整个协议无效,等于白签。
一份真正管用的协议书,核心是四个字:明确 + 具体。
举个例子:你想和朋友合伙开一家咖啡馆,你们准备各出资5万元,利润平分,如果你在协议里只写一句:“甲乙双方共同投资,收益共享”,听起来没问题吧?但问题来了——
这些细节没写清楚,一旦出现分歧,法院也很难帮你判,协议书必须把“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预判,写进条款里。
正确写法示例:
“甲方负责店铺日常运营管理,乙方每月可查阅财务账目一次,若一方需退出合作,须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对方,并经双方协商一致后方可退伙,退伙时,按实际出资比例及经营盈亏结算资金。”
你看,这样一写,责任清、路径明,就算将来翻脸,也有据可依。
不管你是合作、借贷、租赁还是服务委托,任何一份有效的协议书都绕不开这三个部分:
别小看这一条,很多人只写“张三”“李四”,但出了事连对方身份证号都不知道,正确的写法是:
甲方:张三,身份证号:XXX,住址:XXX,联系方式:XXX
乙方:李四,身份证号:XXX,住址:XXX,联系方式:XXX
有了这些信息,万一打官司,法院才能确认你是跟谁签的约。
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很多人只写“甲方给钱,乙方办事”,但没写清楚“怎么给、何时给、办到什么程度算完成”。
比如你请人装修房子,协议写“包工包料,总价8万”,但没写工期、材料品牌、验收标准,结果对方拖了三个月,用的全是便宜材料,你也没法追究。
建议写法:
“乙方应于2025年4月1日前完成全部装修工程,所用主材品牌为‘马可波罗’瓷砖、‘多乐士’涂料,竣工后由甲方现场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乙方应在7日内整改。”
这样写,才算把“义务”落到了实处。
很多人觉得写“违约方承担一切后果”就很厉害,其实这种话在法律上基本等于废话,法院不会凭空判断“一切后果”是什么。
正确做法是量化违约成本:
“若乙方逾期交付超过10日,每延迟一天,按合同总金额的0.5%支付违约金;逾期超过30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退还已付款项及赔偿损失。”
这样一来,对方知道违约代价大,自然不敢轻易违约。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
当事人老王和邻居老李口头约定:老王出钱,老李出地,一起盖个小厂房出租赚钱,两人写了张“协议”,只有两行字:“王×出资建房,李×提供土地,收入各半。” 签字、按手印,看起来挺正式。
结果房子建好后,老李反悔,说地是他家的,房子也该归他,只愿意给老王“象征性补偿”,老王气得不行,起诉到法院。
问题来了——那张协议没写出资金额、没写产权归属、没写拆迁补偿怎么分,法院最终认定:这属于“合作建房”,但因产权登记在老李名下,且老王无法证明全部出资,只能按“债权”处理,最多赔他建房成本的一半。
老王投了60多万,最后只拿回不到30万,血本无归。
如果当初协议写清楚:“甲方出资全部建设费用,乙方提供土地使用权,房屋建成后双方按5:5比例享有租金收益及未来拆迁补偿”,结局可能完全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这些条文告诉我们:白纸黑字写的,法院才会认;写得越细,越有保障。
最后我想说,很多人把签协议当成一种“不信任”的表现,觉得“咱俩关系这么好,还用写合同?”
可现实往往是:正是因为关系好,才更需要把规则讲清楚。
一份好的协议书,不是为了防人,而是为了保护彼此的预期、尊重和投入,它像一把伞,晴天不用撑,但下雨时,能让你不被淋湿。
下次你要和别人合作、借钱、合伙、租房……别怕麻烦,坐下来,认真写一份协议。
记住三个关键词:主体清晰、条款具体、违约可追责。
你省下的不只是未来的官司费,更是时间、情绪和一段原本可以好好收场的关系。
协议写得好,人生少烦恼,我是律师老陈,咱们下期见。
协议签了却没按约定来?教你三步看懂、写好、用好双方协议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说好了各出一半钱、利润五五分,结果对方最后拿走七成;或者租房时房东...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