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假钞怎么办?不小心用了假币会坐牢吗?律师教你三步冷静应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完早餐,摊主突然皱起眉头:“这钱……好像是假的。”一瞬间,空气凝固,心跳加速,你明明记得这张百元大钞是从ATM机里取出来的,怎么就成了“问题钞”?这时候你会不会慌?会不会怕被...
买个早餐,老板找钱时塞给你一张百元大钞,回家后一照验钞灯——“嘀”的一声报警了?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手心冒汗,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问题:我是不是犯法了?要不要报警?这钱还能不能花出去?会不会被当成制假嫌疑人?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张假币陷入焦虑甚至纠纷,今天不讲法条套话,咱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收到假币怎么办”这件事彻底说清楚。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赶紧花出去!反正我又不知道是假的,但我要提醒你——这是最危险的做法。
法律上有个词叫“明知”,只要你用了假币,哪怕只是一次买菜、打车,只要被查出你是“明知”或“应当知道”是假币还继续使用,就可能构成《刑法》里的“持有、使用假币罪”,注意啊,这里的关键不是“你造没造假”,而是“你知不知道它是假的”。
一旦发现收到假币,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立即停止使用
别想着“拿去小摊试试”,更别抱侥幸心理,一张假币从你手上出去,风险就翻倍。
保留证据
记下时间、地点、交易对象(比如哪位摊主、哪家便利店)、金额、对方特征,最好有监控或付款记录(扫码记录、收据等),这些在未来维权或配合警方调查时至关重要。
主动上交银行或公安机关
持有假币本身不违法,但必须依法处理,你可以带着假币和相关证据去就近的银行网点,他们会按规定没收并开具《假币收缴凭证》,也可以直接拨打110或去派出所报案。
尝试追责原交付方
如果你能确定是谁给你的假币(比如某个商户),可以要求对方更换真币,如果对方拒绝,可凭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损失赔偿。
记住一句话:主动上交是免责的关键,试图流通才是犯罪的开始。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当事人小张在早市摆摊卖煎饼果子,一天早上收了一张100元纸币,当时没仔细看,晚上找零时被另一名顾客识破是假币,小张心里憋屈,第二天就把这张假币混在收入里存进了银行。
结果银行当场发现并报警,警方调取监控确认他曾在多个场合使用该假币,虽然小张坚称“一开始不知道”,但法院最终认定其“应当知道”,且存在连续使用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判处行政拘留7日,并处罚款。
这个案子让我印象很深,小张不是造假者,也不是职业贩假人员,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但他错就错在没有及时止损,反而选择“以毒攻毒”,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所以你看,法律不会因为你“冤”就网开一面,它只看行为和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假币,应予以收缴;个人发现假币,应主动上交金融机构或公安机关,不得私自处理或再次使用。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千元以下罚款。
注意:“明知”是定罪核心,如果你能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且第一时间采取合法措施,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收到假币不可怕,怕的是慌了神、乱了阵脚,法律从来不惩罚受害者,但它也不会纵容侥幸心理。
我想告诉你的是:
👉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能把假币“洗出去”的人,而是能在第一时间冷静应对、守住法律底线的人。
👉 面对不公,我们有权愤怒,但不能让情绪主导行为。
👉 主动上交假币不仅不是“吃亏”,反而是保护自己的最强盾牌。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请记住这三句话:
✅ 不要用,哪怕一次也不行;
✅ 不要藏,越藏风险越大;
✅ 要留证、要上报、要维权。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荒唐,但我们不能因此变得和荒唐一样,守住那一份清醒与良知,才是普通人最大的勇气。
—— 一位不愿看到客户因一张假币毁掉人生的律师
收到假币怎么办?不小心用了假钞会坐牢吗?律师手把手教你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买个早餐,老板找钱时塞给你一张百元大钞,回家后一照验钞灯——“嘀”的一声报警了?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手心冒...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