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外险到底怎么买?90%的人都踩过这些坑!
个人意外险怎么买?手把手教你避坑指南! 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小到磕磕碰碰,大到交通事故,一份靠谱的个人意外险就像“隐形防护罩”,但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十到上千不等,普通人该怎么选?别急,今...
嘿,朋友,刚提了新车是不是心情美滋滋?方向盘一握,油门一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下,但先别急着上路——有件事比选车载香水还重要,那就是:新车保险到底该怎么买?
很多人觉得买保险嘛,4S店让买啥就买啥,反正“全险”听着挺全乎,可你有没有发现,等到出事故的时候,才发现某些项目根本不赔?或者保费交了一大笔,结果保障却没到位?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我身边不少客户都吃过这种亏。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新车保险怎么买才不花冤枉钱、不吃哑巴亏。
首先划重点: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全险”!这是销售最爱用的词,听着好像买了就万事大吉,其实只是几种常见险种的打包称呼。
真正该买的,是这几个核心险种:
交强险(必须买)
国家强制,不买不能上路,主要赔别人,不赔自己,额度有限,死亡伤残最高18万,医疗费1.8万,财产损失2000元——这点钱撞个豪车都不够赔。
车损险(强烈建议买)
自己的车被撞、刮、淹、烧,都能赔,以前要单独买涉水、自燃、盗抢等附加险,现在改革后这些都包含进去了,省心不少。
第三者责任险(重中之重)
赔给别人,现在人命贵啊,一线城市一个伤亡事故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建议保额至少200万起步,经济条件允许直接上300万,一年差不了几百块,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不计免赔险(现在已并入主险)
改革前需要额外加钱,现在基本都自动包含了,意思是保险公司不再按比例少赔,赔得更全。
驾乘人员意外险(俗称“座位险”)
车上的人受伤能赔,如果经常带家人朋友出行,这个很实用,也可以考虑买一份“车上人员责任险+额外意外险”的组合。
医保外用药责任险(新增推荐)
很多人不知道,三者险原本只赔医保范围内的药,但如果伤者用了进口药、特效药,超出部分你要自掏腰包,加了这个附加险,这部分也能报销,一年几十块钱,性价比极高。
坑1:只信4S店推荐
4S店合作的保险公司往往返点高,但价格不一定最优,多对比几家,比如平安、人保、太平洋,甚至通过互联网平台比价,能省下几百到上千。
坑2:盲目追求低价
便宜没好货在保险圈也适用,有些小公司报价低,但理赔慢、扯皮多,优先选服务好、网点多的大公司,关键时刻有人管你。
坑3:忽略续保时间
新车第一年没有出险记录,保费最低,一旦断保,不仅失去折扣,还可能被认定为“脱保车辆”,重新投保按新车算,保费翻倍!
坑4:信息填错导致拒赔
投保时身份证号、车牌号、使用性质填错了,哪怕只是一个数字,出险时都可能被拒赔,务必反复核对!
我有个客户老李,去年刚买新车,4S店说“买个全险吧,安心”,他也没多想,花了八千多买了所谓的“全险”。
结果年底下雨天追尾一辆特斯拉,对方车损近15万,老李以为三者险肯定赔,结果一看保单——三者险只买了50万,而且没加医保外用药险。
更惨的是,对方驾驶员住院用了进口药,医保外花费6万多,保险公司说这部分不赔,得老李自己承担。
最后老李赔了21万多,差点把年终奖全搭进去,他后来问我:“律师,我当时要是听了你的建议,买个300万三者+医保外用药险,一年也就贵三百来块,至于吗?”
我说:“至于,一次事故,就能看出你当初是图省事,还是真为自己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
自2020年9月起,车损险主险中已包含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燃损失险、发动机涉水损失险、盗抢险、不计免赔率险、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等六项附加险。
这意味着:你现在买一份车损险,这些保障都自动有了,不用再单独勾选。
朋友,买保险从来不是为了“用上”,而是为了“不怕用上”,新车保险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全越好,而是要买得精准、买得明白、买得踏实。
记住这三点:
提车是喜悦的开始,但真正的成熟车主,是从懂得保护自己那一刻开始的。
别让一张没买对的保单,毁了你本该安稳的驾驶旅程。
——我是张律,一个总在提醒你“把风险关进保险里”的律师朋友。
新车保险怎么买?避坑指南来了,90%的人都踩过这些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嘿,朋友,刚提了新车是不是心情美滋滋?方向盘一握,油门一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下,但先别急着上路——有件事比...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