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短信别慌!贷款突然被催收,是系统误报还是真违约?

金融债务36秒前1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影响征信!”——吓得差点从床上弹起来,可自己明明记得上个月还了款,怎么就“逾期”了?更离谱的是,有人翻遍账单才发现,压根没在这家平台借过钱!

这种事儿,听着像诈骗,但背后可能藏着你不知道的法律陷阱,今天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甩专业术语,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你收到的“逾期”短信,到底该不该信?是技术故障、信息泄露,还是有人冒名顶替?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被逾期”了,该怎么办?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贷款突然被催收,是系统误报还是真违约?

先说结论:不是所有“逾期”通知都真实有效,但每一个都可能成为你信用污点的导火索

现在市面上很多贷款平台为了抢客户,审核流程越来越“宽松”,甚至有些靠大数据预授信,连你点个外卖都能给你推个“备用金”,但问题也出在这儿——审核松了,误伤就多了,比如你曾经在某个APP留过身份证信息,后来人家拿去做了“预审批”,哪怕你根本没点击借款,系统也可能自动记一笔“放款成功”,然后开始倒计时催收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压根没申请过贷款,却被莫名列入“借款人名单”,这背后极可能是身份信息被盗用,我有个客户,是个退休教师,一辈子没贷过款,结果征信报告上赫然写着三笔网贷,全部逾期,查了一圈才发现,她几年前在一个免费Wi-Fi页面填过身份证和手机号,信息早就流入黑市,被人拿去“批量注册”。

所以啊,收到“逾期”短信,第一步不是慌,而是冷静核实

怎么做?三个动作必须到位:

  1. 别点短信里的链接!90%的假逾期通知都会附带一个“立即还款”链接,点进去就是钓鱼网站,轻则盗号,重则银行卡被清空。
  2. 登录官方App或官网查账单,只认官方渠道,别信任何第三方推送,看看这笔贷款是不是你本人操作的,有没有电子合同、放款记录。
  3. 打客服电话,录音沟通,别怕麻烦,一定要打通官方客服,说明情况并要求核查,全程录音,这是日后维权的关键证据。

如果确认是被冒名贷款,别犹豫,立刻报警+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比如银保监会),同时向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你的征信不是谁都能动的提款机


以案说法:李女士的“幽灵贷款”风波

去年夏天,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短信,称她有一笔8000元的信用贷已逾期45天,可她根本没申请过!她第一时间打了客服,对方却坚称“有她的身份证照片和人脸识别记录”。

李女士没慌,她调出了那几天的行程——当时她在云南旅游,手机根本没连过杭州的网络,更不可能完成人脸识别,她把行程单、定位记录、运营商数据全整理好,连同录音一起提交给警方和监管机构。

调查结果让人后背发凉:原来有人用她早年在某招聘网站泄露的身份证信息,结合AI换脸技术,远程通过了人脸识别验证,这家金融机构因风控失职被罚款,李女士的征信也被更正。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科技在进步,骗子也在升级,但法律永远站在真相这边


法条链接: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收到“逾期”短信,别急着还款,更别轻易相信所谓的“人工客服”,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短信催你还款,也不会让你扫码付款。每一次“被逾期”,都是一次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警报

作为律师,我常跟客户说一句话:信用是你人生的无形资产,比银行卡余额更重要,维护它,要像守护眼睛一样谨慎,遇到问题,别沉默,别忍让,该质疑就质疑,该维权就维权。

这个时代,信息就是权力,而你要做的,是掌握属于自己的那份话语权。

—— 本文完 ——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贷款突然被催收,是系统误报还是真违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信用卡突然被降额?别慌!三步教你快速应对,还能申请恢复额度!
« 上一篇6分钟前
×
23
2025 10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贷款突然被催收,是系统误报还是真违约?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影响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