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刑法的第几条

普法百科19小时前1

一、诈骗罪是刑法的第几条

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该条款明确,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最高人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作出了进一步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此规定为司法实践中认定诈骗罪及量刑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诈骗罪怎样可以不判刑

诈骗罪满足一定条件可能不被判刑。

若诈骗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依据刑法规定可不认定为犯罪,自然不会判刑。比如,诈骗金额极小且行为人主观恶意不深,仅是偶尔实施小额欺诈行为,未给被害人造成实质损失。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也不会判刑。追诉时效依法定最高刑而定,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不同,追诉时效也有差异。若案件已过相应追诉时效,司法机关不再追诉。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即便构成诈骗罪,也不会被判刑。特赦由国家根据特定情况和需要决定。

此外,、被告人死亡的,由于刑事责任主体不存在,无法进行刑事处罚

若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行为人诈骗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综合全案情况,可能认为其不需要判处刑罚。

三、诈骗罪怎么转化为

诈骗罪转化为,主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

当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时,诈骗行为就会转化为抢劫行为。这一规定出自刑法的相关条文。

例如,甲以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了乙的财物,乙发现被骗后立即追赶甲要求归还财物。此时,甲为了不归还财物(窝藏赃物),或者不想被乙抓住(抗拒抓捕),又或者为了销毁能够证明自己诈骗行为的证据(毁灭罪证),当场对乙使用暴力,如殴打乙,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像拿出凶器威胁乙不要再追赶,那么甲原本的诈骗行为就会转化为抢劫行为,甲将按照抢劫罪来定罪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这种转化需要严格把握当场性、暴力或暴力威胁的使用目的等要素,确保准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是刑法的第几条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分享举报
诈骗罪的定性标准是什么
« 上一篇19小时前
诈骗金额90万判多少年
下一篇 »19小时前
×
23
2025 10

诈骗罪是刑法的第几条

一、诈骗罪是刑法的第几条 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该条款明确,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