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收到律师函怎么辨别真假
法律解析: 可以通过律师函的形式、内容、落款等方面来辨别逾期收到的律师函真假。 当逾期后收到函时,辨别其真假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入手。看形式。正规的律师函通常会有律所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清晰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为一件烦心事焦头烂额,急着想找律师帮忙,结果网上一搜,“资深律师”“胜诉率98%”“免费咨询”,一个个头衔闪得人眼花缭乱,点进去聊了几句,对方张口就要“办案费”“打点费”,甚至让你先转账几千块“诚意金”,等你反应过来不对劲,人早就消失了。
别笑,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社交群组里,打着“律师”旗号招摇撞骗的“李鬼”越来越多,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老律师的身份,手把手教你:怎么辨别真假律师?万一踩了坑,又该怎么办?
很多人选律师,第一反应是听对方怎么说:“我关系多”“法院熟人遍地”“包赢”,但真正靠谱的律师,从不会把“关系”挂在嘴边,而是第一时间亮出自己的“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
记住这几点:
如果对方支支吾吾不肯出示证件,或者只甩个微信名片说“我同事发你”,那基本可以拉黑走人了。
正规律师收费讲究“三有”:有合同、有发票、有对公账户。
而那些假律师呢?他们的套路往往是:
这些话术听着耳熟吧?但你要知道,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不得承诺案件结果,不得私自收费,更不得收取“好处费”“疏通费”,所有费用必须通过律师事务所对公账户收取,并开具正规发票。
一旦有人让你往私人账户转账,哪怕只是一千块,也请立刻警惕——这不是律师,这是骗子。
真正的律师,说话往往克制、理性、留有余地,他们会分析案件的利弊、风险和可能的结果,而不是拍胸脯保证“包赢”。
当你问:“我能赢吗?”
靠谱律师会说:“从目前材料看,有一定胜算,但对方也有抗辩空间,我们需要准备几套应对方案。”
而假律师则会说:“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十天内结案拿钱!”
法律不是魔术,正义需要程序支撑,谁说得越绝对,越要小心。
去年夏天,杭州一位王女士焦急地找到我们律所,她儿子因经济纠纷被派出所带走,她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刑辩专家”,自称“能48小时内放人”,只要交2万元“协调费”。
这位“律师”穿着西装,朋友圈全是“成功案例”,还发了张模糊的执业证照片,王女士信以为真,差点转账。
幸好她多留了个心眼,通过司法部官网一查,发现那个执业证号根本不存在,我们立即建议她报警,最终警方顺藤摸瓜,破获了一个专门冒充律师诈骗的团伙。
真相是:律师根本没有“保释”权力,更不能私下“捞人”,任何涉及人身自由的案件,都必须依法办理。
《律师法》第十三条: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
《律师法》第四十八条:律师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或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由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律师)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也就是说,冒充律师不仅违法,还可能构成犯罪。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律师就像看病选医生——你可以不懂医术,但必须学会分辨谁是真的大夫,谁是江湖郎中。
我的建议很简单:
✅ 查证件,上官网验证;
✅ 看律所,去实地走访确认;
✅ 签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 走对公,拒绝私人转账。
法律是底线,也是铠甲,它保护守规矩的人,也惩罚钻空子的人,当你身处困境时,请相信专业的力量,但也请擦亮眼睛——真正的律师,不会躲在阴影里收钱,而是站在阳光下,为你据理力争。
下次再遇到“神乎其神”的律师,不妨问一句:“您的执业证号是多少?我查一下,您不介意吧?”
这一句话,足以让骗子原形毕露。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为一件烦心事焦头烂额,急着想找律师帮忙,结果网上一搜,“资深律师”“胜诉率98%”“...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