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
正吃着饭,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连续逾期,将影响征信,请立即还款以免被起诉”,那一刻,心猛地一沉,筷子都差点掉桌上,可仔细一想,我最近根本没借过钱啊?这到...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短短几十个字,瞬间让人心跳加速,尤其是深夜刷手机时突然弹出来,那种压迫感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但你知道吗?不是每一条“逾期提醒”,都是真的,有些是银行系统自动发送的催收通知,有些却是披着“官方外衣”的诈骗陷阱,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到底该怎么判断真假?万一真逾期了又该怎么办?怎样才能避免被坑、被骚扰甚至被起诉?
先说重点:真短信有迹可循,假短信漏洞百出。
真正的金融机构发来的逾期提醒,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规范,措辞严谨不会用“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这种恐吓性语言; 2. 带具体信息比如贷款产品名称、逾期天数、应还金额、最后还款日等; 3. 有官方联系方式或查询渠道比如提示你可以登录APP查看账单,或拨打客服电话核实; 4. 发送号码通常是短号或认证过的服务号**:比如95开头、106开头的机构专用通道。
而那些让你“立刻扫码还款”“点击链接查看明细”的短信,八成是钓鱼链接!点进去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银行卡里的钱直接被转走。
所以第一反应不该是恐慌,而是冷静核查。
如果你确认自己确实有贷款未还,别躲,也别拖。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现在很多平台在逾期初期只是提醒,但如果一直不处理,后果会层层加码:
但记住一点:哪怕真逾期了,你也拥有合法权利。
你有权要求对方提供完整的债务凭证;有权对不合理催收行为进行投诉;如果经济困难,还可以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分期或延期还款,很多机构其实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打官司那一步。
张女士去年通过某网贷平台借了3万元应急,按时还了几期后因失业断供,某天她收到一条短信:“您的贷款已逾期90天,即将移交公安立案侦查,请立即扫码还款以免刑事责任。”
她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扫码进了一个页面,输入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准备转账,好在她最后一刻想起女儿说过“公安不会线上办案”,于是打给该平台官方客服核实,结果被告知:根本没有这条短信,账户也未移交公安。
后来查明,这是骗子利用她的公开借贷信息伪造的“精准诈骗”,张女士庆幸没转账,但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正因为自己有过真实借贷,才成了骗子的目标。
这个案子提醒我们:越是涉及金钱的短信,越要多问一句“这真的是谁发的?”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
还有《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禁止:
也就是说,哪怕你欠钱,别人也不能随便骂你、骚扰你家人,更不能拿“坐牢”吓唬你。
最后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一时周转不开不丢人,但失去理智才最危险,面对贷款问题,情绪要稳,动作要准,依法维权才是硬道理。
你看,法律从来不站在强者那边,它永远给每一个愿意清醒面对困境的人,留了一扇门。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短短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