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什么?借钱时如何避免越借越穷?
“急需用钱,低门槛放款!”“无抵押,秒到账!”——这样的广告你是否见过?看似“雪中送炭”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高利贷的陷阱。高利贷不仅让你背上沉重的债务,还可能让你陷入法律纠纷,甚至家破人亡。到底什么是高...
借了1万块,说好一个月还,结果到期一看账单,本金没多,利息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或者点开某个贷款APP,页面上赫然写着“日息万分之五”,看起来挺低,可一算年化,居然超过18%?更别提那些“零利息”“先用后付”的宣传,背后藏着各种服务费、手续费,最后实际利率高得吓人。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借款利率到底该怎么算?哪些坑是你必须避开的?
很多人以为,利率就是个数字,年利率12%”,听起来不多,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你怎么理解这个“12%”?它到底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
举个例子:你借了10万元,分12期还,每月还9400元(包含本金和利息),总还款额是11.28万,表面上看利息才1.28万,好像利率不高,但如果你用IRR(内部收益率)来计算,实际年化利率可能高达23%以上!
为什么?因为银行或平台是按等额本息方式收钱的,你每个月都在还一部分本金,但利息却是按最初本金计算的,这就像你租房子,房东让你第一个月就把全年房租一次性交清——虽然总数没变,但你提前付了钱,损失的是你的资金使用时间。
所以记住一句话:别只看宣传上的“年化XX%”,一定要问清楚这是不是实际年化利率(APR),有没有把所有费用都算进去。
还有些平台玩得更花——号称“无抵押、秒到账”,结果放款时直接从本金里扣掉一笔“手续费”或“管理费”,比如你要借1万,合同写的是1万,可银行卡只收到8500,剩下的1500被当作“前置费用”扣掉了。
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叫“砍头息”,听着挺专业,其实就是变相提高利率,你以为自己借了1万,年利率10%,但实际上你只用了8500,却要按1万还本付息,这样一算,真实利率直接飙到6%以上!
更离谱的是,有些网贷平台把“保险费”“担保费”“GPS安装费”全都打包进贷款成本里,美其名曰“综合费用”,可这些费用本质上都是利息的变形,目的只有一个:绕开法律对利率上限的限制。
说到这里,你肯定想问:那到底多少才算合法?有没有一条“警戒线”?
有!而且非常明确。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保护上限是一年期LPR的四倍,LPR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央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每个月更新一次,比如2024年6月的一年期LPR是3.45%,那么四倍就是8%。
这意味着:
注意:这里说的是民间借贷,如果是正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它们的利率标准略有不同,但也受到监管约束,不能随意乱收。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想买辆电动车,销售推荐他走“零利息分期”,首付两成,剩下的分三年免息支付。
听着很香吧?结果签完合同才发现,所谓的“零利息”背后要收5000元金融服务费,而且这笔钱不能单独开票,必须搭在车价里,更要命的是,贷款审批通过后,放款方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贷公司,实际年化利率折算下来高达2%!
小李不服,去投诉,对方咬死说是“服务费”,不属于利息,后来我们调取了整个融资协议链,发现这家小贷公司和车企存在关联关系,属于典型的“捆绑收费+变相加息”。
最终法院判决:该金融服务费与贷款直接相关,应计入借款成本,实际利率已超法定上限,超出部分无效,小李无需支付。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零利息”却要你额外付费的,多半是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兄弟姐妹们,借钱不是小事,利率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别被“低门槛”“秒到账”“零利息”这些词冲昏头脑,记住以下几点:
✅ 借钱前一定要问清:这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包含所有费用?
✅ 遇到“砍头息”“服务费”“会员费”等前置收费,坚决说不!这些都是变相加价。
✅ 所有口头承诺都要落实到书面合同,特别是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
✅ 一旦发现实际利率超过LPR四倍,果断维权,必要时请专业律师介入。
钱是有温度的,借出去要讲情义,借进来更要懂规则。利率算清楚了,才能避免陷入“越还越多”的债务漩涡,别让一时的资金周转,变成一辈子的财务噩梦。
我是张律,专注民商事纠纷十年,下次咱们聊聊“征信花了还能贷款吗?”记得关注,别踩坑。
借款利率怎么算?搞不清利息套路,小心越借越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借了1万块,说好一个月还,结果到期一看账单,本金没多,利息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或者点开某个贷款APP,页面...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