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了人就跑?肇事逃逸到底怎么判?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肇事逃逸怎么判?律师详解法律责任与后果 开车上路,难免遇到意外,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选择逃逸,后果可能比你想的严重得多!很多人以为“逃一时风平浪静”,却不知法律对肇事逃逸的惩罚极为严厉,我们就从专业...
晚上开车回家,不小心蹭到了路边的车,四下无人,心里“咯噔”一下,犹豫了几秒后,一脚油门走了?或者更严重一点,真的发生了碰撞,对方倒地受伤,你慌了神,脑子一热,踩油门跑了?
别以为“跑了就没事了”,现实可没那么简单,一旦被认定为“肇事逃逸”,轻则吊销驾照、罚款几万,重则面临刑事追责,甚至要坐牢,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律师的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发生交通事故后,到底该怎么处理?尤其是万一“逃”了,后果有多严重?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逃逸”就是撞死人跑了才叫逃逸,其实大错特错。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的规定,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未依法履行救助义务、保护现场、报警或接受调查,而擅自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就构成“肇事逃逸”。
也就是说——
关键不在于事故多严重,而在于你“走”的动机是不是为了逃避责任。
我见过太多当事人,一开始觉得“小事一桩”,结果因为逃逸,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下面这几种后果,你一定要清楚:
行政处罚加重
正常事故可能只是扣分、罚款几百到几千,但一旦认定逃逸,直接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如果是造成人员死亡的逃逸),罚款起步5000元,情节严重的上不封顶。
保险拒赔
商业险条款明确写着:“事故发生后驾驶人逃逸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哪怕你买了三责险100万,一旦逃逸,所有赔偿都得自己掏腰包,几十万、上百万的医疗费、伤残赔偿,全压你一个人头上。
刑事责任升级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原本可能只是个交通肇事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逃逸,刑期直接跳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如果因逃逸导致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刑期最高可达七年以上,甚至十五年。
更可怕的是,逃逸行为会直接影响法院对你“主观恶性”的判断,法官很可能从严量刑。
出了事故,别慌,也别犯傻,按这个流程走,能最大程度保护你自己:
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无论多小的事故,第一反应必须是停车,打开双闪,放三角警示牌,避免二次事故。
查看伤情,第一时间救人
如果有人受伤,马上拨打120,同时报警,救人永远比“保车”重要。
报警并配合调查
拨打122报警,如实陈述经过,不要试图辩解“我没撞他”“是他自己摔倒的”,让交警去查,你只负责配合。
通知保险公司
别等到第二天才报案,现在手机就能拍照上传,越快越好。
记住一句话:不怕事故小,就怕你跑。
去年我在某地法院代理过一起案子:张某晚上开车拐弯,刮倒了一辆电动车,骑车人摔破了膝盖,当时张某看了眼后视镜,发现对方还能站起来,心想“估计没啥事”,就没停车,直接开走了。
结果对方报警,调取监控锁定车辆,张某第三天听说警察在找他,主动去投案。
你以为自首就能从轻?没错,法院认定了他有自首情节,但依然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并且终身禁驾。
为什么?因为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后逃逸”,即便伤情不重,也触碰了法律红线,法官当庭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法律不鼓励侥幸心理,更不纵容逃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若致人重伤、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交通事故专业律师,我想告诉你:在这个时代,没有“神不知鬼不觉”的逃逸。监控、行车记录仪、群众举报,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把你揪出来。
而真正聪明的人,不是想办法逃避,而是学会面对,一次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错误的方式去掩盖它,最终把一个小错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
请牢牢记住:
出事别跑,停车报警,救人第一,坦诚面对。
这不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大保护。
停下那一步,才是你人生真正的前进。
撞了就跑?肇事逃逸怎么处理?一不小心可能坐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晚上开车回家,不小心蹭到了路边的车,四下无人,心里“咯噔”一下,犹豫了几秒后,一脚油门走了?或者更严重一点,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