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可能是假逾期真骗钱的新套路!

金融债务35秒前1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一看到这种消息,心跳都快了半拍——毕竟谁不怕征信出问题?可等你点开链接、联系客服,才发现自己压根没贷过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系统搞错了?还是……有人在打你的主意?

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这个事——你以为是贷款逾期,其实是骗子精心设计的心理战

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可能是假逾期真骗钱的新套路!

这类骗局现在特别猖獗,而且套路越来越深,它们往往打着“金融监管”“贷款平台”“征信中心”的旗号,用你最担心的事儿当突破口:征信受损、被起诉、上黑名单……然后一步步诱导你转账、提供验证码,甚至让你主动把钱“还”给骗子。

举个最常见的场景:你收到一条看似正规的短信,上面写着你的姓名、身份证后四位,还有所谓的“逾期金额”和“还款链接”,点进去一看,页面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连客服电话都有,你一慌,赶紧打电话过去解释:“我没借钱啊!”对方却语气严肃地说:“系统显示你名下有笔借款,可能是身份信息被盗用了,但如果不处理,会影响征信,严重的话还要负法律责任。”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他们告诉你,要“解除风险”,必须先交一笔“保证金”或“验证金”,或者让你下载某个app进行“资金核验”,更有甚者,会引导你开启屏幕共享,趁机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

你说气不气?你没借钱,反而被逼着“自证清白”,最后还把钱送上门。

所以记住一句话:凡是通过短信、电话威胁你“逾期不还会坐牢”“影响子女升学”的,99%是诈骗。

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这种方式催收,根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合法催收必须遵循文明、适度原则,严禁恐吓、骚扰、冒充国家机关等行为,更别说,还没确认债务真实性就让你转账的,那根本不是催收,是抢劫!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有个真实案例:李女士收到一条“某东金融”发来的逾期提醒,说她借了1.8万没还,她明明没申请过,但看到短信里连她的住址都写对了,心里一紧,就点了链接,页面跳转后,她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不到十分钟,卡里3万元被转走。

等她反应过来报警时,钱已经被分流到多个账户,警方调查发现,这个“某东金融”的网站是高仿的,网址只差一个字母;所谓的客服,其实是藏身境外的诈骗团伙,他们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精准投放短信,专挑容易焦虑的人下手。

虽然部分嫌疑人落网,但追回损失极为困难,李女士悔得直跺脚:“早知道该先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的。”


法条链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3.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4.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借贷催收公约》第十条:催收过程中不得冒充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其他机构,不得使用威胁、恐吓等不当手段。


朋友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你不了解金融,而是你太容易相信“看起来很真”的东西,骗子不怕你聪明,就怕你不查证。

记住这五句话,能帮你躲过90%的贷款逾期骗局:

  1. 没借过的钱,坚决不还;
  2. 所有催收信息,先打官方客服核实;
  3. 绝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不明APP;
  4. 验证码=付款密码,谁要都别给;
  5. 一旦怀疑被骗,马上冻结账户并报警。

征信确实重要,但它不会因为一条短信就被拉黑,真正重要的,是你在慌乱中能不能守住底线——不轻信、不转账、先核实。

我是律师老张,每天讲点有用的法律常识,希望你永远用不上这条内容,但如果哪天收到了“逾期短信”,记得回来再看一遍,安全无小事,咱们多一分警惕,骗子就少一分机会。

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可能是假逾期真骗钱的新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判决后女方多久搬走?拖延不搬怎么办?
« 上一篇4分钟前
×
14
2025 10

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可能是假逾期真骗钱的新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一看到这种消...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