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停被贴条了怎么办?罚多少?能申诉吗?一文讲透不踩坑
赶时间办事,兜了一圈实在找不到车位,心想“就停五分钟,应该没事吧”……结果办完事一出来,车窗上赫然贴着一张《违法停车告知单》,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得罚多少钱?能不能申诉?会不会影响驾照分?别急,今天...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临时下车买个水、接个人,就几分钟,结果回来一看,车窗上赫然贴着一张《违法停车告知单》?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委屈、懊恼、心疼钱……更关键的是,接下来该咋办?交罚款?认栽?还是能“翻盘”?
别急,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把违停这件事从头到尾捋清楚,不讲法条堆砌,只说实用干货,让你既能懂规则,也能争取权益。
很多人一看到罚单就紧张,觉得是不是要扣分、影响征信?大多数情况下的违停属于轻微违法行为,通常只罚款,不扣分(除非是严管路段或造成交通堵塞等特殊情况)。
常见的违停处罚标准一般是罚款50元到200元不等,具体金额看城市和路段,比如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违停,可能直接罚200;而在小城市非主干道短时停车,有时甚至只是警告。
但重点来了:不是所有“贴条”都必须认罚,很多情况下,你是可以申诉、甚至成功撤销罚单的!
目前常见的违停通知有两种:
无论哪种,第一步都是打开“交管12123”App,查看详细违法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照片和法律依据。
这里划重点!以下几种情况,完全可以尝试申诉:
车辆处于“临时上下客”状态,且未妨碍交通
比如你在小区门口送老人下车,车没熄火,人在车上,前后无拥堵,却被拍了,这种可以申诉“未实际影响通行”。
停车位标线模糊或缺失,导致误判
路边有停车泊位,但油漆褪色看不清,或者刚施划还没正式启用,你就停了——这属于执法瑕疵。
正在执行紧急任务(如送医、抢险)
如果当时是在送突发疾病的家人去医院,保留好医院记录、导航轨迹、通话记录,完全可以申请免罚。
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被重复抓拍
有的地方监控密集,一辆车被连续拍了三四张,系统生成多个罚单,这种情况属于技术错误,可申诉合并或撤销。
执法程序不规范
比如没有拍照、未按规定张贴通知、执法人员未佩戴执法记录仪等,都可能成为申诉理由。
✅ 小贴士:语气要理性,不要情绪化骂街,执法部门更愿意回应客观、有据的申诉。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在儿子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车停在路边非机动车道,人坐在车内,车没熄火,不到两分钟,就被巡逻交警贴了条。
他不服,通过12123提交申诉,附上了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车辆始终有人、未开启双闪、周边道路畅通,且学校放学时段家长临时停车普遍。
他还调取了当天同一时段其他车辆未被处罚的监控截图,证明执法存在选择性。
交警部门回复:“经核查,该行为未对交通秩序造成实质影响,予以撤销处罚。”
这个案例说明:执法不仅要合法,还要合理,轻微违停≠一律处罚,人性化执法正在逐步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22条:
执法人员应当收集充分证据,确保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情节轻微、未影响通行的,可以口头警告后放行。
《行政处罚法》第33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这些法条共同传递一个信号:执法不能一刀切,要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我想说的是:
违停确实不该鼓励,遵守规则是每个驾驶人的责任,但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些“不得已”的瞬间——接孩子、扶老人、突发状况……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几秒钟的停车,就被机械地贴上“违法”标签。
作为律师,我建议大家:
✅ 平时尽量规范停车,尊重公共秩序;
✅ 遇到不合理罚单,别忍气吞声,依法申诉是你的权利;
✅ 保留证据意识,行车记录仪、手机拍照、导航记录,关键时刻都能救命;
✅ 对执法保持敬畏,但也别放弃合理维权。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它也应该有温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守法的基础上,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那一点点“人间烟火里的无奈”。
下次再看到那张小纸条,先别叹气,打开手机,试试申诉——也许,惊喜就在下一秒。
违停被贴条了怎么办?还能申诉吗?一文讲清处理全流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临时下车买个水、接个人,就几分钟,结果回来一看,车窗上赫然贴着一张《违法停车告知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