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逾期了,真的会收短信吗?收到催收短信该怎么办?
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写着“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手心冒汗,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问号——这到底是真是假?银行真会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深夜,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仿佛漏了一拍,你会不会立刻怀疑:这是诈骗?还是真事?更重要的是,贷款逾期到底会不会发短信?今天咱们不绕弯子,把这件事掰开揉碎,给你讲清楚。
先说结论:会,而且几乎一定会。
正规金融机构,不管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持牌网贷平台,在你发生贷款逾期后,基本都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提醒,这不仅是催你还钱,更是他们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的一部分,短信内容通常包括:逾期金额、逾期天数、可能产生的罚息,以及对信用记录的影响提示。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不是所有“逾期短信”都靠谱,现在伪冒金融平台的诈骗短信满天飞,动不动就说“已上报央行征信”“即将起诉”,搞得人心惶惶,怎么分辨真假?
教你三招:
其实啊,真正让人焦虑的从来不是那条短信,而是短信背后代表的那个事实:你确实没按时还钱了,而金融机构之所以要发短信,不只是为了催收,更是为了留下“已尽到通知义务”的证据,万一将来走到诉讼阶段,这条短信可能就成了法院认定你“明知逾期仍拒不还款”的重要依据。
别把逾期短信当成骚扰,它更像是一个温柔又严肃的提醒:嘿,该面对的问题,躲不过。
以案说法|一条短信,让她避免了被起诉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借了某消费金融公司两万块,分期还了五个月后因为失业断供了,她一开始觉得“反正也没人找我”,结果第六天就收到了一条短信:“您的贷款已逾期7日,当前欠款本息合计20,865元,请于48小时内处理,否则将启动法律程序。”
小林吓坏了,以为是诈骗,就没理,直到两周后接到自称“法务部”的电话,语气强硬,说再不还就要寄律师函,她这才慌了神,上网查发现这家公司确实是持牌机构,赶紧联系我。
我们立刻做了两件事:一是调取她的还款记录和短信记录;二是主动联系机构协商展期,结果你猜怎么着?对方看到她有还款意愿,又有真实困难,同意延期三个月,并减免部分罚息,最关键的是,那条最初的短信成了她“非恶意拖欠”的有力证明——她是在收到通知后积极沟通的,不是失联老赖。
后来这个案子没走到诉讼,小林也慢慢还清了欠款,她跟我说:“原来那条短信不是威胁,是救赎。”
你看,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本能逃避,可真相往往是:越早面对,路越宽。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得知道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也明确:
为履行合同所必需,或为实施风险控制、防范欺诈等必要措施,个人信息处理者可在合理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包括发送催收通知。
换句话说,金融机构在你逾期后发短信,既是权利,也是风控流程中的合法环节,但前提是——必须真实、方式必须合规,不能骚扰、恐吓、泄露隐私。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五年后删除。”
这意味着,一旦逾期被上报征信,哪怕你还清了,记录也会保留五年,早点处理,就是对自己信用最大的保护。
律师总结|别让一条短信毁掉你的信用和心态
说到底,贷款逾期发短信,是常态,不是意外,它不代表马上要被起诉,也不等于信用彻底崩塌,但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你当下的财务状态和应对态度。
我想告诉你的是:
👉 收到短信别第一反应是删掉或骂骗子;
👉 也不要被“即将起诉”吓到去点不明链接;
👉 更不要抱着“反正他们不会怎么样”的侥幸心理装睡。
正确的姿势是:冷静核实 → 主动沟通 → 制定还款计划,哪怕暂时还不上,只要你表现出诚意,大多数机构都愿意谈。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联和沉默,一条短信,可能是压力,也可能是一次补救的机会,你怎么回应它,决定了接下来的人生剧本。
下次手机再“叮”一声——别怕,深呼吸,行动起来。
贷款逾期了,真的会收短信吗?收到这些消息别慌,但更别忽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深夜,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