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期到底怎么算?生病请假多久不丢工作?一文讲透!
身体突然撑不住了,医生开了病假条,但一想到单位会不会扣工资、会不会被辞退,心里就七上八下?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或者需要长期治疗的情况,到底能请多长时间的病假?这段时间算不算“医疗期”?单位能不能在这期间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连续加班几个月,身体终于扛不住了,医生开了张病假条,说要休息两周,你战战兢兢地交给HR,心里直打鼓:这会不会影响绩效?公司会不会找借口“优化”我?更关键的是——我的医疗期到底能休多久?超过时间是不是就算自动离职?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职场人最怕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医疗期,到底是怎么算的?
很多人以为,只要医生开证明,自己就能安心养病,公司必须无条件批假,但现实没那么简单,医疗期是法律赋予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依法享受病假待遇、不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保护期限,它不是无限期的“带薪休假”,也不是公司可以随意剥夺的权利。
关键点来了:医疗期的长短,不是由公司定,也不是由医生定,而是根据你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依法计算出来的。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干了3年,累计工作年限5年,他最近查出慢性病需要住院治疗,那他的医疗期是多长?
按照国家规定,医疗期分为3个月到24个月不等,具体分档如下:
所以小李的情况,可享受6个月的医疗期,在这6个月内,即使他一直没上班,公司也不能随便解除劳动合同,还得按当地规定支付病假工资(一般不低于最低工资的80%)。
而且注意!这个医疗期是“累计计算”的,比如你断断续续请病假,只要在一定周期内(通常是6个月或12个月)累计休够了应得的医疗期天数,就算用完了。
2022年,上海一位员工张某因抑郁症住院治疗,医生开具了连续两个月的病假单,公司起初批准了假期,但在第二个月快结束时,突然通知张某:“医疗期已满,若不能返岗将视为旷工,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张某懵了:我才休两个月,怎么就“期满”了?
后来他找到律师咨询才发现:他在这家公司工作刚满2年,总工龄6年,按规定医疗期是6个月,公司所谓的“期满”完全是误导!律师介入后发函指出公司违法风险,最终公司撤销了解除通知,并继续为其保留岗位至医疗期结束。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很多公司会故意模糊医疗期概念,甚至提前“催返岗”,实则是想逼员工主动离职,而你一旦不懂规则,权益就可能被无声吞噬。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这些条文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你在病床上也能握在手里的“护身符”。
很多人面对生病和职场压力时,第一反应是忍、是妥协、是怕给公司添麻烦,但我想告诉你:生病不是你的错,依法休假也不是“占便宜”。
医疗期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让劳动者在健康遭遇危机时,不至于同时失去工作和尊严,它既是对人的基本尊重,也是法治社会的底线。
请记住这几条:
你不是机器,身体垮了,一切都归零,而法律,正是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替你站出来说话的那个人。
下一次当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时,希望你能多一份安心——因为你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你的健康值得被保护,你的权利,更值得被捍卫。
医疗期到底怎么算?生病请假会被辞退吗?一文讲透你的权益底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连续加班几个月,身体终于扛不住了,医生开了张病假条,说要休息两周,你战战兢兢地交给HR...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