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发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律师,我人在本地,突然收到一条‘同城’号码发来的短信,说我的贷款逾期了,还附了个链接让我赶紧处理,这是真的假的?会不会是诈骗?” 说实话,这种事现在太常见了,每天都有人被这类短信搞得心神不宁,...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严重逾期,再不处理就要被起诉、上征信,还附了个链接让我点进去还款,我明明没借过这笔钱啊,这是不是真的?”
说实话,这类咨询我听得越来越多,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因为这八成是骗局,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贷款逾期”短信背后的套路,帮你擦亮眼睛,别让骗子钻了空子。
典型的诈骗短信是这么写的:
【XX金融】尊敬的客户,您在本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金额:18600元),即将上报央行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请立即点击链接还款,避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链接]
乍一看,有金额、有后果、有紧迫感,连“央行征信”都搬出来了,普通人很容易被吓住,但仔细一想:我没申请过这笔贷款,也没签过合同,怎么就“严重逾期”了?这就对了,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短信催收重要债务,更不会让你点链接还款。
他们要的不是你还款,而是你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
一旦你点了那个链接,大概率会跳转到一个伪造的“还款页面”,长得跟正规APP一模一样,你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完了,钱可能就在你不知不觉中被转走。
还有些人怕你不信,干脆直接打电话来,“客服”语气严肃,自称“法务部”“风控中心”,甚至能报出你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后四位,听起来煞有介事,但记住:真机构不会恐吓你,更不会要求你转账到“安全账户”。
我给你四个字:冷静+核实。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微粒贷逾期”短信,显示她欠款4.8万元,不还就起诉,她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用过微信借钱,但早就还清了。
她没敢点链接,但还是打了短信里的“客服电话”,对方让她下载一个叫“征信修复”的APP,并要求她把银行卡余额转到“监管账户”做“资金验证”。
李女士卡里正好有5万,正准备转账时,想起之前看过我的普法视频,立刻挂断电话,去银行查了流水,又打了腾讯官方客服确认,发现根本没有这笔贷款。
后来警方介入,发现这个团伙用AI语音+伪造页面作案,涉案金额超百万,李女士庆幸自己“多问了一句”。
你看,警惕心,有时候比法律还管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伪造金融平台页面,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盗用身份证件罪)和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也就是说,发这种短信的人,已经不是“骚扰”那么简单,而是正在犯罪的路上。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的征信很贵重,但没那么容易被随便搞垮。
真正的贷款逾期,银行或正规平台一定会通过正式渠道通知你,比如APP消息、官方电话、书面函件,甚至法院传票,绝不会靠一条短信就吓唬你。
下次再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深呼吸,然后默念三遍:
“我没借过,我不怕;不点链接,不信他;查征信,找官方。”
你越冷静,骗子就越没戏。
守护钱包的第一道防线,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清醒的脑子。
我是律师老张,只讲人话,不玩套路。
如果你身边有人还在被这类短信折磨,转发这篇文章,也许就能拉他一把。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严重逾期,再不处理就要被起诉、上征信,还附了个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