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银行短信,慌了?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中国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脑子里“嗡”地一下,全是“完了完了”四个字?...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发微信给我:“哥,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已经‘严重逾期’,还让我马上还款,不然要走法律程序……我整个人都懵了,现在怎么办?”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一条简简单单的短信,几个冷冰冰的字眼——“严重逾期”、“即将起诉”、“影响征信”,就像一记闷棍,打得人喘不过气来,可你知道吗?很多情况下,真正可怕的不是逾期本身,而是你因为慌乱做出错误决定。
咱们不讲大道理,也不甩专业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当你收到“贷款已严重逾期”的短信时,最该做的三件事是什么?怎么把一场危机,变成一次止损的机会?
现在骗子太会钻空子了,看到“逾期”两个字就心虚的人,最容易中招,我见过太多案例:有人收到伪造的银行短信,上面写着“已上报央行征信”,吓得立马扫码还款,结果钱进了骗子口袋。
所以第一步,请冷静下来,别点链接、别扫二维码、更别轻易转账!
正确的做法是:
正规机构不会只通过一条短信就威胁你“马上还钱”,更不会让你通过私人账户、二维码、或不明链接还款。
很多人一听“严重”俩字,就觉得天塌了。“严重逾期”在法律和金融系统里是有明确定义的。
但不同平台标准不一样,有些网贷公司为了催收,动不动就写“严重逾期”,其实是心理施压。
真正的“严重”体现在哪?
是你已经被列入失信名单、被起诉、被法院冻结账户,或者征信报告上出现了连续多期的“呆账”“代偿”记录。
你现在最该做的是查征信,去人民银行官网或“征信中心”App拉一份个人信用报告,看看这笔贷款的实际状态,是“逾期未还”?还是“已结清”?有没有被标记为“关注类”或“不良”?
你以为自己逾期了,其实人家系统还没更新;也有可能你早就还了,但平台没及时同步。
如果你确认确实逾期了,别躲,更别失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主动出击,争取协商空间。
你可以这么做: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都欠钱了,哪还有脸谈条件?”
但你要明白:金融机构也不是慈善组织,他们最怕的不是你还不起,而是你彻底消失,只要你表现出还款意愿,大多数机构都愿意给你一个缓冲期。
而且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有义务采取合理方式催收,不得骚扰、恐吓、侮辱债务人,你有权对暴力催收说“不”!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2岁,自由职业者,疫情期间收入断档,一笔12万的消费贷逾期了5个月,某天他收到短信:“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即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他吓坏了,差点借“过桥贷”去还,幸好他冷静下来,先查了征信,发现这笔贷款还在“逾期”状态,并未被起诉,他又打了银行客服电话,确认欠款本金加利息共约14.3万。
我们帮他整理了失业证明、医疗记录等材料,向银行提交了“个人困难说明”,并提出分24期还款的方案,最终银行同意了,还减免了部分罚息。
重点是:整个过程没有被起诉,征信也没有进一步恶化,现在他已经还了快一半,生活慢慢重回正轨。
你看,危机背后,往往藏着转机,关键是你能不能稳住阵脚,理性应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但逾期利息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催收过程中泄露你通讯录、朋友圈,可能违法。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禁止催收人员使用“威胁、恐吓、辱骂”等方式催收,不得频繁骚扰债务人及其亲友。
这些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武器。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贷款逾期不是原罪,真正决定你未来走向的,不是那笔欠款,而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
收到“严重逾期”短信时,请记住这三句话: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站在你这边,常识站在你这边,只要你愿意面对,总有一条路能走出困境。
人生不怕慢,就怕停,往前走一步,黑暗就会退一步。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经验与真实案例,旨在帮助普通人理性应对信贷危机,如情况复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避免误判风险。
贷款严重逾期了短信突然来了,慌?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个朋友半夜发微信给我:“哥,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已经‘严重逾期’,还让我马上还款,不然要走法律程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