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案件是什么意思

普法百科2秒前1
法律解析:

执行案件是指法院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民事义务人履行其所负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案件。

在司法程序中,当一方当事人(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诉讼等方式获得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但另一方当事人(义务人)拒绝履行该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就会产生执行案件。

执行案件的启动通常是由权利人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这些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包括但不限于法院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书,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例如,在一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被告在规定时间内向原告偿还借款及利息,但被告到期未履行,此时原告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案件就进入执行程序,成为执行案件。

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会采取一系列的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实现。

执行案件有严格的程序和期限规定。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会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一般情况下,法院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

执行案件的存在,对于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它确保了法律文书能够得到切实履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纸面上的权利”变成“现实中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分享举报
申报债权怎么写材料
« 上一篇3秒前
×
07
2025 10

执行案件是什么意思

法律解析: 执行案件是指法院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民事义务人履行其所负义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